|
初中語文《鄉愁》參考范例 《鄉愁》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擁有初步分析現代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能將詩歌意象與生活情景的聯想相結合,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1. 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深切感受詩人的思鄉愛國之情。 感受并理解詩歌優美的韻律。 以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綜合運用反復誦讀、師生互動和教師總結歸納的方法。 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 導入新課 先齊讀,再聽配樂朗誦,找出差別,然后請一兩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誦,聽后師生一起評價,特別注意朗誦時的語氣和節奏。 提問:作者通過哪些具體可感的形象來抒發鄉愁?(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 作者是如何安排這些形象的?(以時間為順序) 1. 教師范讀詩歌的第一節。 (1)讓同學們聯系自己在外上學、思念母親的實際情況來理解詩歌內容。 2. 請同學朗讀詩歌的第二節,教師進行指導。 (1)構建生活場景理解內容。 (2)補充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加強同學們的語文知識積累。 3. 請同學深情地朗讀詩歌的第三節,教師進行指導。 (1)讓同學們想象三五十年之后,母親去世后自己的內心感受,加深對詩歌第三節的內容理解和情感體味。 (2)回顧前三節意象選擇的典型性,加深學生對作文選材典型性的認識。 4. 第四節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也是同學們在內容理解上的重難點。 (1)首先應對學生進行引導:作者思念故鄉、想念親人,那為什么不回到他們身邊呢?僅僅是由于有一道臺灣海峽嗎? (2)再從作者生世和寫作背景出發,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使同學們真切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和企盼祖國早日統一的強烈愿望。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結合自己的真情實感,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模仿造句。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 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 鄉愁是故鄉那條永遠流淌的小溪 鄉愁是別離時媽媽不斷的揮手 鄉愁是遠走時父親在車站久久的站立 正是由于具備了真摯的感情、鮮明的意象和優美的韻律,余光中的這首小詩才會成為海峽兩岸廣泛傳頌的名篇,這也正是我們分析不少現代詩歌的重要途徑。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鄉愁》和《夜雨寄北》這兩首詩。 時間 空間 鄉 愁 小時候 母子異地 郵 票 長大后 夫妻分離 船 票 真摯的感情 后來 墳墓內外 墳 墓 鮮明的意象 現在 海峽兩岸 海 峽 鄉愁是…… 數量詞疊詞 我在這頭…… 在那頭 優美的韻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