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年下半年幼兒園教師證面試試講真題3一、考題回顧 題目:故事《長頸鹿的圍巾》 內容: (1)模擬對幼兒講述故事。 (2)模擬提問。 3.基本要求: (1 )模擬對幼兒講故事,完整、流暢、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 (2)模擬提問。 請模擬向4~5歲幼兒提2個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有助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或具有吸引力。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上述任務。 二、考題解析 【活動設計指導】 中班故事活動《長頸鹿的圍巾》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長頸鹿的圍巾》內容,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 2.技能目標: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長頸鹿的圍巾》情節,并進行角色表演。 3.情感目標:感受故事中長頸鹿為他人著想的情感,萌發分享意識。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 2.活動難點:大膽表達對故事的感受,懂得同伴之間要相互關心、互相幫助。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長頸鹿的圍巾》課件1份,故事掛圖1份,喜鵲、紡織鳥等頭飾,長頸鹿玩偶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有過表演故事的經驗。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情景導入 教師出示長頸鹿玩偶,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今天長頸鹿又來我們班里做客啦,它又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么好聽的故事呢?一起來聽聽吧! (二)活動展開 1.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1)教師出示《長頸鹿的圍巾》課件,根據課件講述完整故事內容。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認真觀看故事,體會不同動物得到鳥巢的心情,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之情。 (2)幼兒傾聽故事,了解故事中長頸鹿的圍巾是怎么失而復得的。 師:故事中都有什么動物?長頸鹿的新圍巾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小結:長頸鹿的圍巾是喜鵲、紡織鳥、孔雀等小動物們一起拿羽毛織的。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了解伙伴們互相分享的喜悅,逐步感受分享的含義。 2.深入理解,根據圖片講述故事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2)講述完畢后教師向幼兒提問。 問題:長頸鹿的圍巾去哪兒了?面對小動物們的請求,長頸鹿是怎么做的?小動物們是怎么回報長頸鹿的?做了什么? 教師小結:長頸鹿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其它小動物們發現長頸鹿沒有圍巾后,懂得為長頸鹿著想,用羽毛為長頸鹿織毛衣。同伴之間就應該像它們一樣互相幫助、互相關愛。 3.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 (1)教師引導幼兒表演故事。 教師出示頭飾,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組表演故事情節。 (2)幼兒分組進行表演。 教師小結:幼兒通過大膽表演,體驗到了故事中小動物們的感受。 指導重點:在扮演過程中讓幼兒體會故事中小動物之間的情感,從而升華活動主題,引導幼兒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 (三)活動結束——教師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的表現,愉快地結束本次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演故事的時候都很用心,聲音特別好聽,動作也很適當。表演出小喜鵲的活潑、孔雀的溫柔等,期待下次大家在語言活動中的表現。 五、活動延伸 延伸至美工區,組織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把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畫出來,在主題墻上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