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下半年初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題目:赫耳莫斯和雕像者 答辯題目: 1.你是如何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的? 2.你認為應該如何去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類文化源遠流長,在燦爛的文學寶庫中,有一種幽默詼諧的文題——寓言。對于寓言,同學們并不陌生,同學們能舉幾個你聽過或讀過的寓言嗎?(中國的寓言大多凝成四字成語:同學們熟悉的如“揠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外國寓言如“狼和小羊”“烏龜和兔子”“農夫和蛇”等)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景鍟鴺祟}】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讀通課文。學習寓言的相關知識。 明確: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大多篇幅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其他事物。 伊索及《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譽為“寓言之父”。他與克雷洛夫(俄國)、拉•封丹(法國)和萊辛(德國)并稱世界四大寓言家。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后來獲得自由,善于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最終遭到殺害!兑了髟⒀浴肥呛笕送幸了髦占淼南ED寓言故事集。 2.學生示范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從字詞讀音、朗讀節奏、語氣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 3.全班齊讀課文,讀后復述寓言故事內容,并總結寓意。 (明確:課文最后一句話——這故事適用于那些愛慕虛榮而不被人重視的人。) (三)深入研讀 1.找出課文中表現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語句。 明確: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 2.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1)圈點勾畫出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景鍟阂弧靶Α、二“想”、三“問”】 (2)組織討論: 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明確:“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關心的不是怎樣造福人類,而是自己的身價和榮譽,“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②赫耳墨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么? 明確: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③“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么? 明確:這段著意刻畫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他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他竟然認為自己的身價能超過父親——作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話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為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勢利的,阿諛奉承的,他這樣猜度別人,足見其心靈的卑劣。 (3)默讀課文,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_____的形象。 明確: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等!景鍟和宰鸫、愛慕虛榮】 3.多角度提煉寓言寓意。 先總結“《伊索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寓言的最后往往用一句精練的話點名寓意!痹僖霭咨较壬脑,“但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訓’,現在看來則顯得牽強,我們在閱讀時,不妨只從寓言故事出發,而不必用這些‘教訓’來理解故事!眴l學生要多角度從故事中總結道理。如: (1)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認識自己; (2)在一個崗位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3)人的價值不是通過地位的高低決定的,而是看一個人為社會做了多少貢獻; (4)不被人重視的人不等于沒有價值。 (四)拓展延伸 寓意來源于故事,那如果故事的結尾不一樣,那寓言的寓意會不會改變呢?思考:赫耳墨斯聽說自己的雕像只能算“添頭”,白送后,內心是怎么想的?他會說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為這則寓言續寫一個結尾,并思考寓意是否發生變化?全班交流。 (五)小結作業 1.學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結合板書,師生共同總結。 2.作業: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本則寓言故事,并嘗試續寫故事。 【答辯題目解析】 1.你是如何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的? 2.你認為應該如何去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 二、考題回顧 題目:看云識天氣 答辯題目: 1.你認為語文的綜合活動和其他科目的綜合活動有什么不同? 2.說明文有哪些特點?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吧!孔明究竟是靠什么借得十萬支箭的呢?孔明是怎樣知道會有大霧天氣的呢? 小說里孔明當然是故弄玄虛了一番,其實他是通過觀察天象才知道有大霧天氣的。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F在我們就一起走進《看云識天氣》吧!景鍟鴺祟}】 (二)整體感知 快速默讀課文,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讀順課文解決字詞,二是弄清“全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什么?”漫談式談話,師生共融,民主和諧。 (三)深入研讀 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律,即: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1)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a.共有幾種類型的云?梢悦總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云分為兩大類,按云的形態可分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2)合作探究 a.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b.能舉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并暢所欲言,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氣關系的特征。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云的特征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嗎?為什么?——體現語言的準確性!景鍟 光彩:暈、華、虹、霞——作比較;姿態:卷云、積云——打比方;】 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了解了看云可以識天氣的內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四)拓展延伸 想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氣象變化是我們可以預見的? (五)小結作業(A、B任選一個完成) A:仿寫句子,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B:以介紹一種自然現象為內容寫一則觀察日記。 【答辯題目解】 1.你認為語文的綜合活動和其他科目的綜合活動有什么不同。 2.說明文有哪些特點? —————————————————— 三、考題回顧 題目:語言要連貫 答辯題目 1.做到語言連貫有哪些技巧? 2.你的三維目標是什么?重難點是什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視頻內容涉及兩個人對話,一個人說話結結巴巴,句意不完整,而另一個人就聽不懂他的話),然后讓學生談談感受,學生由此得出結論:語言連貫才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人才會理解自己的想法。由此導入課題《語言要連貫》!景鍟鴺祟}】 (二)寫作指導 1.多媒體對比出示《昆明的雨》中寫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以及文字:“四周的景色非常秀麗。盈盈的湖水一直蕩漾到腳邊,卻又緩緩地退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魚兒,還有調皮的小蝦,在眼前游來游去。像慈母拍著將睡未睡的嬰兒似的,它輕輕地拍著石岸!闭垖W生獨立思考,這兩部分文字是否足夠連貫? 明確: 2.多媒體出示以下文字:“我遵囑,不客氣,這樣做了?墒撬麉s不放棄客氣,比如有一兩處他認為不用動的,就一定親自來,謙虛而懇切地問我:同意不同意恢復……可是下次還是照樣來商量,好似做主的應該是我,不是他!闭垖W生獨立思考,這段文字是否連貫? 教師總結:除了圍繞一個主題,還應該有意識地使用一些提示語,提示著內容不斷向下進行。如本段文字中的“可是”“比如”“就”“好似”等等,這類提示語包括關聯詞、代詞等等!景鍟禾崾驹~】 3.請學生小組討論,想想還有哪些方法能夠使語言比較連貫,并舉例。 明確:教師總結——段落清晰,一個段落寫一個主題;段首由話題展開,段尾回扣話題(首尾呼應)等!景鍟憾温淝逦、首尾呼應】 (三)自主寫作 以《節日》為題,寫一段文字,要求有意識地使用能使語言連貫的方法。 教師給出寫作要點:1.語言要連貫。2.抓住節日的特點,文章詳略得當。3.注意文章結構清晰。 (四)寫作評價 1.以小組為單位,互評作文,教師用多媒體出示評價要求:錯別字;標點;病句;劃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小組推薦最好的作文。 2.教師將小組推薦的作文放在多媒體上分享并點評,側重:描寫是否圍繞一個主題;是否使用提示詞;是否使用其它比較好的方法。對于有優點的作文,教師應特殊表揚,以增強學生對語言使用的自信以及對寫作的興趣。 (五)小結作業 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搜集以“節日”為話題的名家名篇,讀一讀,并將課上未完成以及未完善的文章進行修改。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春暖花開的季節,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時機。我們之前游賞了清幽寂靜的小石潭,觀賞了行為壯麗的岳陽樓,今天老師再帶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游覽一番,F在,請一位學生帶領我們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習的詞匯,分享你學習實詞、虛詞詞匯的方法!景鍟鴺祟}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配樂),鞏固文言字詞的掌握程度。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游覽路線?” 明確:環滁——瑯琊山——釀泉——醉翁亭【板書:路線:環滁——瑯琊山——釀泉——醉翁亭】 (三)深入研讀 1.多媒體展示課文相關景物圖片,提問:我們沿途都領略了哪些迷人風光呢?現在請同學參照課文內容和圖片來說一說。 明確:朝暮之景——四時之景!景鍟猴L景:朝暮之景——四時之景】 2.小組討論,本文不過四百多字,卻寫出了復雜多變的景物,展現了如此美好的風光,作者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特點呢?結合《岳陽樓記》學習的駢文特點。 明確:這是一篇游記散文,卻大量地運用了駢偶句,加強了韻律美。像“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边@樣的句子,完全是駢文的寫法。作者控馭自如,出語自然,渾然天成,毫無雕琢的痕跡,給文章增添了華麗之美。與《岳陽樓記》不同的是,本文運用駢句,除了句中自對、兩兩相對外,還注重大量運用虛詞。全文用了21個“也”字,用了25個“而”字,把詩一樣齊整的句子斷開,讓它帶上散文的韻味。這樣整散結合,使文章既有詩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兩句,去掉“而”字,就變成了詩句;加上“而”字,就變成了文句!岸弊值氖褂,加強了回環詠嘆的意味。 3.學生自由讀,提問:如果用兩個字概括這篇文章思想感情的話,你會選哪個字? 明確:醉、樂。 4.從文中勾畫出寫“醉”“樂”的句子,說說作者是因何而“醉”?又在“樂”些什么? 明確: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個“樂”字貫穿全文,層層展開記敘:山水樂——四時樂——宴酣樂——禽鳥樂——游人樂——太守樂,但本文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民之情隱含在描寫敘述之中,沒有一語道破,而是在醉中寫樂,在樂中寫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名句。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一起來,畫龍點睛般地道出全文的主旨!景鍟号c民同樂、積極樂觀】 (四)拓展延伸 歐陽修被貶,尚能與民同樂,你從中有何感悟? 明確:無論在何種人生境地,都不應該沉溺于個人得失,應采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尤其是當代青年,在競爭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與氣度。 (五)小結作業 小結:今天,我們隨著歐陽修游覽了滁州,觀賞了瑯琊山優美的風光,探尋了古人足跡,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希望同學們今后既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成為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人。 作業:根據《醉翁亭記》的內容,完成下列對聯。 上聯:________________ 下聯: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聯:范仲淹先天下而憂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描寫西湖美景的詩句嗎?(“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看來同學們的積累可真不少,剛剛同學們分享的詩句有描寫西湖晴天的景色、雨后的景色、春天的景色等等,今天呢,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一起來欣賞一下西湖雪后的景色吧!景鍟n題】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注意重點字讀音。 明確:毳(cuì)沆(hàng)打更(gēng) 2.教師范讀,引導學生注意劃分朗讀節奏。 3.指名讀,讀準字音,并劃分朗讀節奏進行朗讀。 4.齊讀文章。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寫了作者在西湖看雪景的經歷。(“崇禎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薄蔼毻耐た囱) (三)深入研讀 1.自讀詩歌,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合作討論:作者在西湖看到了什么樣的雪景呢? 明確:“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毖┖蟮奈骱黄澎o!景鍟杭澎o】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毖┖蟮奈骱(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景鍟喊籽┌}皚】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焙系挠白,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顯出一派冷清的景象!景鍟豪淝濉 2.這幾句寫雪景,有什么特點? 明確: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是用了白描的寫作手法!景鍟喊酌琛 3.作者前往湖心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明確:當作者前往湖心亭時,湖心亭已經有兩個人在了,這兩個人已經鋪好氈子,溫好酒。他們相見聊了天,并一同盡情飲酒。 4.怎樣理解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思考: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明確:作者是一個有閑情雅致的人,是一個超凡脫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在白雪皚皚、空寂的西湖前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知道作者的孤傲,也體現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 (四)拓展延伸 背誦柳宗元《江雪》,思考:它與本文在描寫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確:描寫手法上,本文使用的是白描手法,而《江雪》主要用的是烘托手法。 (五)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課文的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的山水畫,寥寥幾筆,卻能傳達出景物的奇妙之處。 作業:1.搜集描寫西湖的古詩文。2.試用白描手法寫一種景物。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解釋標題:“破陣子”為詞牌名,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為本詞題目。本詞是辛棄疾寄予好友陳亮(陳同甫)的一首“壯詞”,那么這首詞又有何特點呢?通過今天的學習來了解!景鍟鴺祟}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先自由朗讀,把不理解的字詞結合下文注釋解決。 【明確】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教師注意傾聽學生的朗讀發音、節奏、情感等的體現情況。 2.老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劃分節奏、停頓符號。 【明確】根據學生易讀錯的地方,教師范讀,過程中要注意強調,讓學生能夠把握正確讀法,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學生齊聲朗讀,老師進行點評。 【明確】根據教師的范讀,讓學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詞,通過多次反復誦讀能夠為下文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4.結合注釋疏通詞意,初步體會詩人情感。 【明確】結合文意,能夠體會到作者想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感。 (三)深入研讀 1.本詞的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請同桌間互相討論并派代表回答。 【明確】上片通過沙場點兵場面的描繪,表現了將士昂揚的斗志。包括酒后挑燈看劍、號角聲起、烤熟的牛肉分給部下、軍營奏樂等壯觀的場面!景鍟荷硤銮稂c兵、豪邁場面】 下片通過想象,表現主人公收復中原、報效國家的宏愿,結句“可憐白發生”寫理想不能實現的憤慨!景鍟嚎蓱z白發生、冷酷現實】 2.如何用一個字概括這首詞?請獨立思考并踴躍發言。 【明確】“壯”!景鍟簤选 3.作者通過夢境描寫馳騁沙場的場面,這里用到什么表現手法?小組內部交流討論并派代表回答。 【明確】本詞通過夢境回顧了他當年抗擊金兵的情形,描繪了義軍雄壯的軍容和英勇戰斗的場面,從中又添加了想象;結句“可憐白發生”寫理想不能實現,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景鍟禾搶嵔Y合】 4.讀完全詞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請自由發言。 【明確】有想要收復中原、報效國家的宏愿,但又有理想不能實現的憤慨。 (四)鞏固提高 PPT展示辛棄疾作此首詞的背景,學生自主閱讀并自由發言說出感受,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辛棄疾的認識,更深層次地體會他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情感,起到升華情感的作用。 【明確】這首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時所作。辛棄疾21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棄疾與陳亮(即陳同甫)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此詞作于這次會見又分別之后,詞人寫下這首壯烈的詞寄送給友人陳亮。 (五)小結作業 小結:至此,分析完了這首詞,了解到詞人辛棄疾的報國宏愿及其理想不能實現的憤慨,這也是這一“壯詞”的特點。下面再齊讀一遍全詞,再次感受語言特點。 作業:飽含情感背誦詩詞;搜集辛棄疾其它詩詞進行對比閱讀,看看它們在內容和情感上有什么區別,下節課一起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