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洛生于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個猶太家庭。美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心理學第三勢力的領導人。
《動物和人格》
《存在心理學探索》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早期,馬斯洛根據需要出現的先后及強弱順序,把需要分成了5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里的自我實現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為: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創造需要。后來他又補充了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即需要由5個層次擴充為7個層次。生理需要是人對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等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強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產生的基礎。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到保護與免遭威脅從而獲得安全感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也稱社交需要,是指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或群體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的需要。尊重需要是在生理、安全、歸屬與愛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產生的對自己的社會價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別人的尊重兩個方面。求知需要又稱認知與理解的需要,是指個人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決疑難問題的需要,馬斯洛將其看成克服障礙的工具,當認知需要受挫時,其他需要的滿足也會受到威脅。審美需要是指對對稱、秩序、完整結構以及對行為完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在上述幾種需要得到滿足后產生的,所謂“自我實現”,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種創造和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
注意:位于需要層次底部的4種需要被稱為缺失需要,它是個體生存所必須的,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后三種需要是成長需要,它雖不是我們生存所必須的,但對于我們適應社會來說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較低級的需要至少必須部分滿足之后,才會出現對高級需要的追求。
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最低需要層次是生理需要,最高需要層次( )。
提示:將幾種基本的需要,由低級到高級順序排列,依次論述,并著重分析一下最高層次的需要。4.在上課時,有些平時不受老師重視的學生有的愛講話,有的愛做小動作,特別是坐在窗邊的學生則愛把窗簾拉開又合上,合上又拉開。老師發脾氣,他反倒做鬼臉引起同學們的哈哈大笑。試運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進行分析,這些學生是為了滿足哪個層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師,如何處理為好? 提示:很明顯,本題中的學生由于老師不關注,缺乏歸屬與愛的需要,老師處理的話應該從多給予這樣的學生關愛的角度去思考措施、關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會以各種形式考查,大家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