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公共基礎202007082.初一(4)班有大部分學生,一旦被老師問到,為什么不未按時交作業時,就一口咬定是課代表未將作業告知清楚。并且任課老師也反映該班學生無組織、無紀律,上課除了聽講,什么都做,還質疑老師的講解。甚至課后八卦老師的隱私。上述現象最有可能出現在( )班級中。 【選 B】【解析】教師的領導方式:(1)專制型師生關系(命令、權威、疏遠),老師在或者不在,努力程度不一樣。 (2)放任型師生關系(無序、隨意、放縱), 在或者不在都是一樣差。(3)民主型師生關系(開放、平等、互助),老師不管 在不在都是一樣好。題干中學生是老師在或者不在都是一樣差,屬于放任型師生關系。 A.學科中心主義課程 B.活動中心主義課程 C.社會中心主義課程 D.學生中心主義課程 A.功能轉變 B.結構轉變 C.內容轉變 D.方式轉變 【選 A】【解析】新課改總體分為六個部分,“揭(結構)示(學習方式)內(內 容)幕(目的)評價(評價方式)管理(三級管理)”。 結構(均衡性、綜合性、 選擇性)。示(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內(內容要貼近生活)幕(以前是 雙基,現在是三維目標體系)。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管理(國家、 地方、學校三級)。其他五個方面都是為了促進功能的轉變。 6.小凡打算制作“泰勒名片”,以幫助自己記憶。以下是她搜集的信息,( ) 不能放在該名片上。 【選 C】【解析】最關鍵環節是確定目標。泰勒被譽為“現代課程評價之父”,其代表著作是《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倡導目標課程設計的模式,焦點是關注整個課程方案。 7.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課程標準的核心是課程設置 B.凡課堂上發生的預設外的情況,教師都應將其開發成課程資源 C.課程計劃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因此它是考試命題的依據 D.講義、參考書、活動指導書、視聽材料等均屬于教材 【選 D】【解析】課程內容包括 3 個部分: (1)課程計劃:核心是學科的設置。(2)課程標準:以前是教學大綱,核心是課程目標。 (3)教材:主體是教科書 和講義。關系:下一級都是依據上一級來制定的。A項:課程標準的核心是課程目標。B項: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開發,要有利于學生學習。C項:考試和編教材依據都是課程標準。 8.數學課上,老師一環扣一環地對學生進行提問,來啟發學生思維,幫助 其解決應用題。體現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 )。 A.間接性 B.引導性 C.簡捷性 D.教育性 9.李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在課上的積極性,不僅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講授,而 且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討論。李老師的做法遵循了教學過程基本規律的(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統一 B.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 C.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一 D.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 【選 C】【解析】老師引導學生,教師的主導。學生討論是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一。 10.電視劇《忽而今夏》中,河洛是一名體育生,為了考上華清,讓男神章遠幫忙復習功課,章遠每天都會幫河洛復習學過的知識,并會出很多練習題讓河洛做。這屬于教學過程的( )。 A.領會知識 B.鞏固知識 C.運用知識 D.檢查知識 11.小明語文成績一直不理想,為了提高成績小明刻苦學習,語文成績從 60 分提升到 80 分,小明覺得自己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里的評價方式屬于( )。 A.相對性評價 B.絕對性評價 C.個體內差異評價 D.外部評價 題干是自己和自己比,屬于個體內差異評價。內部評價: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外部評價: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12.中國古代始終把政治、倫理、教育綜合為一體,認為國家政治上的得失決定于統治人才倫理道德的好壞,所以國家應重視對政治領袖人物及統治人才的培養。這是德育功能的( )。 A.個體功能 B.社會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經濟功能 【選B】【解析】德育的個體功能:德育對個體的影響。社會功能:對社會的影響,政治經濟等方面。 教育性功能:保證教育的性質和方向。題干是德育對政治產生作用。 13.某校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歷史,帶領學生們參觀歷史博物館,學生們不僅學到了歷史知識,也從中學到了革命烈士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這里運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實際鍛煉法 C.榜樣示范法 D.道德修養法 【選A】【解析】關鍵詞:參觀。A項:說服教育法語言說服和事實說服(最為經典是參觀)。 B項:實踐鍛煉強調親自去做,如五一勞動節親自去植樹。C項:榜樣示范法:明確告訴向某一個人學習。D項:道德修養法強調自我的反思,用座右銘規范自己。 14.小明是班級的三好學生,但是不喜歡體育活動,班主任為了能讓小明積 極參加體育活動,告訴小明:“一個優秀的人不僅是要學習好,更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甭犃税嘀魅蔚慕ㄗh,小明成為班級體育活動的積極參加者。這體現了德育原則的( )。 A.針對性原則 B.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C.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D.知行統一原則 15.在思想品德課上,老師給學生模擬情境,讓學生進行表演,來啟發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這是德育模式中的( )。 A.認知模式(皮亞杰、科爾伯格) B.體諒模式(彼得.麥克菲爾) C.社會模仿模式(班杜拉) D.價值澄清模式(拉斯、哈明) 【選 B】【解析】該題考查德育的模式,認知模式是整個德育模式里最廣泛的,代表人物:皮亞杰和科爾伯格,它認為德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的認知和 道德判斷的發展; B項:體諒模式,代表人物:彼得.麥克菲爾,它更加注重的是情感,往往會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引導學生學會關心,C項:社會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他認為要通過觀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行為,模仿行為, 前三項各自關注的就是:知、情、行; D項:考題頻率特別小,更加重視價值 的判斷學會選擇,題干中“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故對應 B項體諒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