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陣磨槍】特崗考試辨析題(含答題模板+預測題目)(1)答題模板 ①判斷正誤+②理論(名詞)解釋+③命題辨析+④收尾小結 例如:終身教育是學校教育之后所有其他教育的集合。 ①判斷正誤:錯誤 ②理論(名詞)解釋: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應當和需要接受的各類教育的綜合。終身教育在時間上貫穿人的一生,在空間上打通學校與社會、家庭的阻隔,拓展到全社會。 學校教育之后的其他教育,有如成人教育、在職教育、繼續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 ③命題辨析:終身教育作為人一生所接受所有教育的總和涵蓋學校教育及其之后所有其他教育。 ④收尾小結:因此,終身教育是學校教育之后所有其他教育集合的說法是錯誤的。 (2)注意事項 ①各部分元素一定要齊全:判斷不要遺漏、核心名詞不要忘記解析、核心命題關系一定要說清、小結一下。 ②分開小點逐次回答。 ③千萬不要僅寫“對錯”。 (3)實戰演練 類型 解析 案例 一般式 觀點判斷,包括觀點 人是教育的產物; 對比式 雙因素對比 教學模式即教學方法; 正反式 正說沒錯,反說有錯 政治、經濟決定教育,教育因此是政治、經濟的工具和附庸; 正說沒錯,反說有錯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面向世界的教育改革就是 互換式 互換關系命題, 東西方傳統教育的差異,在教育價值取向上,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1.動物界也有教育。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培養人的活動。動物界的所謂“教育”,像老貓教幼貓捕鼠等只是基于生存需要的本能活動,它們是無意識的。而人類的教育是一種有意識和有目的的社會活動。如課堂教學就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社會活動。 (3)因此,動物界沒有教育,題干說法錯誤。
2.參觀博物館是一種教育活動。 (1)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2)教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參觀博物館是屬于廣義的教育。所謂廣義的教育是泛指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完善人的個性的一切活動。參觀博物館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它能夠拓寬知識、影響品德發展等。 (3)因此,參觀博物館是一種廣義的教育,題干說法是正確的。
3.學校產生的重要標志是體腦分工和專職教師的出現。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學校產生的重要標志是文字的產生和應用。只有文字產生后,才有可能建立起專門進行教育、組織教學的主要場所——學校,才會出現專門從事教育和根據文獻資料傳授知識的人——教師。文字的出現和學校的產生是有直接聯系的。而體腦分工和專職教師的出現是學校產生的客觀條件。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1.一個人的能力,乃由遺傳得來的。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這是高爾頓的觀點,是典型的遺傳決定論。它片面夸大了遺傳因素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環境和學校教育的作用,特別是主觀能動性在其身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3)綜上所述,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人之所以千差萬別,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這是教育萬能論的觀點,屬于環境決定論,教育萬能論認為人的發展是由教育決定的。片面夸大了外部力量對人的作用,忽視了遺傳素質,特別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個體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 (3)綜上所述,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3.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所以教育必須被動地遷就兒童身心發展的現有水平的和特點。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但并不是說就必須遷就兒童身心發展的現有水平和特點,維果茨基提出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所以我們要適當的創設最近發展區,促進兒童身心的發展。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錯誤,教育與人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的。 第三章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1.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起決定性作用。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作用,一方面政治經濟制度為教育有一定的決定作用,同時教育也具有政治功能。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絕不是決定性的,我們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強調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為通過教育可以解決政治、經濟的根本問題是不現實的。 (3)綜上所述,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題干說法錯誤。
2.教育受社會制約,因此,教育與社會發展是同步的。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教育受到社會的制約,但是教育與社會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會出現不同步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育的思想和內容落后于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的發展;另外一種是教育超前與社會的發展,出現新的教育思想。 (3)綜上所述,教育可能超前社會發展也可能滯后于社會發展,也可能與社會發展同步,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3.生產力的發展決定教育的領導權和支配權。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生產力發展水平會制約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教育結構、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學的手段和組織形式;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和支配權、受教育的權利、機會和程度、教育目的等。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一種理想,因此,從不同的哲學觀點出發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觀意志的產物。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教育目的是指國家對人才培養規格的總要求,是國家為培養人才而確定的質量規格和標準。確立教育時會受到人的主觀因素的影響,比如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不同類型的教育對象的不同需要,同時還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比如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等。 (3)因此,制定教育目的時同時要參照個人和社會兩方面的因素,所以,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強調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所以反對使用考試這一方法。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二者之間具有根本的區別。素質教育立足于“發展人”,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教育,它旨在使每個人獲得發展,開發人的潛能,而應試教育立足于“選拔人”,它是一種面向少數學生的選拔性教育?荚囎鳛橐环N教育方法,本身沒有對錯,素質教育也需要考試;只是應試教育過分注重和依賴考試,變成了“為了考試”的教育。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第五章 教師和學生 1.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只要具備淵博的學科專業知識就可以了。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合理的知識結構之一。作為一名專業人員,教師必須具備從事專業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識,主要包括普通文化知識、所教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并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只具備學科專業知識是不夠的。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師生關系的好壞主要看教師是否尊重學生,學生是否喜愛教師。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良好的師生關系主要包括:一、民主平等,這是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二、尊師愛生,這是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三、心理相容,這是師生時間的群體關系;四、教學相長,這是師生之間的工作關系。題干中表述的只是“尊師愛生”這一方面,是片面的。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3.只要教師努力,就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人物進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種特定關系。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共同建構,教師方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熱愛、尊重學生,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等。學生也要做到:尊重教師的人格,嚴格要求自己,主動與教師溝通和交流等。 (3)綜上所述,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和工作,還需要學生的配合與努力,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第六章 學校教育制度 1.義務教育就是免費教育。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義務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的,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義務教育是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無條件的接受,而要求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其順利實施,其本質意義在于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教育,而不是在于是否免費。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我國學制改革的趨勢是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我國學制改革的趨勢是重視學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開發;初等教育入學年齡提前,義務教育年限延長;改革中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結構層次與類型多樣化;終身教育迅速發展。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3.終身教育僅僅是一種制度和體系而已。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終身教育是人的一生中各階段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個人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統一體。本質上講,終身教育既是一種制度和體系,又是一種理念和原則。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第七章 課程 1.綜合課程就是多門學科的相加。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綜合課程又稱統整課程,是指把若干相鄰學科內容加以篩選、充實后按照新的體系合而為一的課程形態。綜合課程針對分科課程過度精細的學科化傾向,力圖打破傳統學科的界限,以適應科學技術日益綜合化的需要。根據各學科知識綜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綜合課程分為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和廣域課程三類。 (3)所以,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以課程計劃或活動的全部實際結果為評價對象,這是目標本位價值的理念和指導原則。 (1)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目標本位是指以課程或教學計劃的預定目標為依據而進行的評價。目標游離評價要求脫離預定目標,以課程計劃或活動的全部實際結果為評價對象,盡可能全面客觀地展示這些結果。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3.學生在新課程中,既是課程資源的消費者,又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1)題干說法是正確的。 (2)在新課程中,學生既是課程資源的消費者,又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途徑多元化,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顯得越來越繁瑣和重要了,學生本身成了特殊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另外,由于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革,學生在合作、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之間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正確的。
4.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學生層面的課程資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1)此觀點是錯誤的。 (2)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教師層面的課程資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因為教師不僅影響著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利用和積累,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主要載體,而 且還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只有把教師的智力資源開發出來,通過教師發揮作用,才能最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如教師的知識、能力、人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素材性資源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5.活動課程就是課外活動。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與學科課程相對,它是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以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為基礎,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一系列活動而實施的課程;顒诱n程是課堂教學的范疇。而課外活動是相對于課程教學而言的,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活動之外,由學;蛐M饨逃龣C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實施的教育活動;顒涌闪腥胝n程,但不屬于教學,課外活動不是教學過程。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第八章 教學 1.教學原則就是教學規律。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教學原則不同于教學規律,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的,是教學過程中固有的存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們只能發現、掌握、利用規律,而不能取消、改造和制造規律。教學原則由人們制定的,是屬于主觀意識形態的東西。教學規律是制定教學原則的客觀依據和基礎,科學的教學原則是教育規律的體現和反映。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備課就是備教材。 (1)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只有備好課才有可能上好課,但是教師在備課時,并不能把精力僅僅放在鉆研教材上。因為備課要做好三項工作,寫好三項計劃。三項工作是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考慮教法;寫好三項計劃是學年或學期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計劃。 (3)綜上所述,鉆研教材只是備課的一部分,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第九章 德育 1.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1)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在西方國家,德育培養學生的品質只是道德教育,德育即道德教育,我們稱之為“小德育”,在我國,德育要培養學生的品行不僅包括道德品質,還包含了其他方面的品質,稱作“大德育”,除了道德教育,還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德育目標決定了德育內容。 (1)題干說法是正確的。 (2)德育內容是為達到預期的學校德育目標服務的,服從并服務于學校德育目標,而學校德育目標又是服從于教育目的,因此,學校德育內容必須根據教育目的、學校德育目標的要求來確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對德育內容起到直接的制約作用。 (3)因此,題干說法是正確的。
3.德育過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德育過程的矛盾是指德育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其矛盾包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教育者與德育內容之間的矛盾、教育者與德育方法之間的矛盾、受教育者與德育方法之間的矛盾、外在道德要求與受教育者品德狀況之間的矛盾等。其中,德育過程中的最基本矛盾是外在道德要求與受教育者品德狀況之間的矛盾,它是決定德育過程本質的特殊矛盾。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4.我國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活動和交往。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德育途徑是學校為了向學生施加教育影響而組織進行的各種不同方面的活動和工作。德育途徑多種多樣,如思品課和其他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共青團和少先隊活動、班級教育活動、家長工作等。其中思品課和各學科教學是基本途徑;顒雍徒煌菍W生品德形成的基礎,也是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途徑。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第十章 班主任工作 1.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班級管理的功能有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風;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其中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風是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功能。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2.個別教育是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好學生的個別教育工作。個別教育工作包括做好優等生的培養、中等生的教育和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等。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3.實行班級干部輪換制和全員制是訓練學生班級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徑。 (1)此觀點是正確的。 (2)實行班級干部輪換制和全員制,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這是訓練學生班級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徑。由于輪換制和全員制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擔任班干部,所以他們必然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班級管理中去,而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本身就是訓練班級管理能力的過程。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正確的。
4.班主任是學校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學習工作的教師。 (1)此觀點是錯誤的。 (2)班主任不僅僅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的學習工作的教師,他還是全面負責學生的思想、心理、生活等工作的教師。如品德落后的學生,但對于班主任而言,教育轉化品德落后進生是其非常重要的工作。 (3)綜上所述,題干說法是錯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