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公共基礎》四大題型考情分析與解題技巧 四川省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公共基礎》部分的考試內容比較穩定,考試范圍參照指定的考試大綱,內容涵蓋教育學基礎、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學、教師職業道德四大模塊,各模塊的考查比重均比較穩定、浮動不大。《教育學基礎》一直是考查的重點,占比基本在整張試卷的40%~50%之間?忌诶斡浿R點的同時更要注重對知識點的理解,梳理邏輯框架圖,系統掌握整體內容。《教育心理學》占比僅次于教育學,占比基本在整張試卷的25%~35%之間。仍是考試中的重點內容,此部分內容重在理解,考生可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學習和掌握。《教育法學》部分每次考試占比穩定,占比基本在整張試卷的15%~22%之間。本部分內容重在識記,同時注意聯系相關案例,學會利用法律知識分析案例。整體而言,難度較大。《教師職業道德》分考查比重最小,占比控制在整張試卷的10%以內。重在理解和識記,本部分相對而言,比較簡單。 試卷總分值為100分;考試總時限共120分鐘(上午9:00-11:00)。從2018年上半年起,題型發生變化,之前的判斷簡析題變為多選題,難度略有提高,且近五次考試題型題量未發生變化。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四川的考試大綱里有主觀題的要求,但此前的考試中并未考查;另一方面,近幾年全國多個地區在歷年考試題型均為客觀題的情況下,都新增了主觀題。在此大環境下,四川省教師招聘考試也有可能增加主觀題。各位考生(尤其是要報考特崗教師的)要做好全題型備考,兼顧主觀題與客觀題易考點,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講述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和案例分析題的命題規律和應試技巧。溫馨提示(點擊劃線部分可以超鏈接推文拓展學習) 【判斷題】 (一)考情分析 (二)技巧講解 1.常見的“錯誤”類判斷方法 【2020上】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學習內容發生爭論時,教師應該扮演裁判者的角色,采用即時評價。 2.常見的“正確”類判斷方法 【單選題】 (一)考情分析 單項選擇題由題干和4個備選項組成,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其余3個都是干擾項。在四川教師招聘考試中,單選題呈現著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個就是靈活性越來越強,一般都是題干的文本較長,這就需要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基礎知識以及訓練出較強的讀題能力,能夠迅速在題干中找到所需要的關鍵詞匯。第二個特點就是難度呈現兩極分化現象,45道單選題中,一般會有至少五道超高難度的題目,這種超高難度一般體現在知識點陌生、題目表述不夠清晰、考查的角度比較生僻等方面。而其他大部分題目難度除了較為靈活之外其實難度都不是很高。因為四川的單選題備考策略無外乎就是兩個:書本知識的學習要抓住關鍵詞匯去理解知識而非停留在機械性的記憶;其次是做題的時候要訓練自己的讀題能力和抓關鍵信息點的能力。 (二)題目類型 按照單選題命題方式,題目可分為:識記類、辨析類、理解類。 (1)【2018上】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戳一戳 )。 A.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組建培育班集體 C.選好班級干部 D.了解研究學生 (2)【2018下】以下有關夸美紐斯的貢獻描述不正確的是(【課件】為獨立而努力的人——夸美紐斯 )。 A.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B.詳細描述了班級授課制 C.認為倫理學和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學科理論基礎 D.論證了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 (3)【2019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下列屬于“嚴重不良行為”的是( )。 A.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B.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C.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D.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1)【解析】本題考查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了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B選項,組建培育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中心環節;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務是促進班級全體成員的全面發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了解和研究學生;AC兩項是干擾項。故本題選D。 (2)【解析】本題考查夸美紐斯教育思想?涿兰~斯提出“泛智教育”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系統論述班級授課制方法和實施內容;首次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原則(被夸美紐斯稱為教學的“金科玉律”)、鞏固性原則、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和系統性原則等一系列教學原則。A、B、D三項符合夸美紐斯的思想。C選項是屬于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赫爾巴特將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故本題選C。 (3)【解析】A項屬于嚴重不良行為,BCD項屬于不良行為,本題答案為A。 (1)【2018上】在教育史上,許多教育理論都是建立在對前人理論批判的基礎上。其中,杜威批判赫爾巴特屬于( )。 A.個人本位論批判宗教本位論 B.人文主義批判國家主義 C.生成性教學批判預設性教學 D.現代教育批判傳統教育 (2)【2019下】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下列教養行為與可能產生的發展危機不相匹配的是(戳一戳:一個口訣拿下必考人物埃里克森 )。 A.嬰兒哭泣,母親不及時安撫——懷疑 B.幼兒園大班的小圓想幫父母做飯,父母不同意——內疚 C.幼兒嘗試自己吃飯,因為灑了一地而被母親拒絕——自卑 D.初三的王鴻對未來一片迷茫,家長未及時給予指導——角色混亂 (3)【2019上】在教師聘任法律關系中,受聘教師具體享有哪些權利、履行哪些義務,是法律固定的,與之對應。聘任者具體享有哪些權利,履行哪些義務也是固定的,依據教育法律關系主體是否完全特定化,這種教育法律關系的類型是( )。 A.平權型教育法律關系 B.隸屬型教育法律關系 C.絕對教育法律關系 D.相對教育法律關系 3.理解類 理解類就是常說的例子反選類,常見的形式是題干呈現一則材料,要求考生選出題干材料所對應的理論知識。而選項中設置的理論知識往往是考生容易混淆或不容易理解的,難度較大,要求考生在備考中能夠把握知識的內涵,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知識。 (1)【2018上】教師在編寫教學目標時,要求學生“概括出《孔乙已》的故事情節”,這屬于布聲姆認如目標中的(【對偶詞辨析】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的亞類)。 A.知識水平B.領會水平C.分析水平D.評價水平 (2)[2019下]物理課上,李老師拿出兩個鵪鶉蛋分別放入兩個盛有液體的玻璃杯里,結果一個蛋沉了下去,另一個蛋卻浮了起來。同學們都十分好奇,熱烈地討論起來。這時李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今天的課題——浮力。根據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這屬于學生學習階段中的(加涅學習過程的八個階段)。 A動機階段B領會階段C習得階段D概括階段 (3)[2019上]為了記住“帽子、雪山、房屋、貓、信封”等詞語,而進行“你戴上帽子去爬雪山。雪山上有間房屋,里面有一只貓在抓信封”這樣的聯想。所運用的學習策略是(模塊五: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學習策略))。 A.復述策略B組織策略C精加工策略D計劃和監控策略 此類方法主要適用于難度較低的識記類題目以及辨析類題目,考生可以通過對知識的準確識記,直接選出正確選項。 【2018下】21世紀初,我國開展了新一輪教育改革,關于此次改革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改變學科本位的課程結構 B.改變過于注重知識過程的傾向 C.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 D.改變課程管理過于松散的狀況 2、間接選擇法(排除法) 在某些題目中,我們無法直接選出正確的選項,遇到這類題目時可以從選項入手,通過逐個排除不確定的干擾選項,最后選出正確選項。 【2019下】初二(5)班數學半期考試,甲乙丙三位同學都得了84分。甲很高興地說:“我從來沒得過這么高的分數!币移届o地說:“嗯,這和我的估計差不多!北麉s非常沮喪:“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得這么低的分!比煌瑢W的對話反映了他們在學習上的( )。 A.動機差異 B.態度差異 C.效果差異 D.目標差異 【解析】題干中甲乙丙得到的分數一樣,但是他們的反應差別很大,有的高興有的沮喪,是因為他們本身對自身的要求不同,目標有所差異,甲考試成績高于原有目標,乙考試成績跟原有目標符合,丙考試成績低于原有目標,所以他們反應不同,是由于目標差異造成的。故本題選D。
3、關鍵詞法 對于題干較長甚至是一個小的案例式的理解類題目,前兩種方法都很難鎖定正確選項,此時考生只有通過對題干關鍵詞或者短語以及選項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才能夠確定最終的答案。 (1)【2018上】某語文教師在講授《詠鵝》時,確定的課程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欣賞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這符合新課改三維目標中的( )。 A.知識與技能 B.過程與方法 C.思維與智慧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2018下】實質教育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向學生教授與生活相關的廣泛知識內容,以下被實質教育論認為有發展價值的實質學科是( )。 A.物理 B.數學 C.希臘文 D.邏輯學 【多選題】 (一)考情分析多項選擇題是2018年上半年重新考查的題型,當然也是考綱中明確規定的題型,只是前兩年沒有考查。從這兩年的題目來看,多選題的難度可以說和案例分析題相當,從材料的角度來看,長度也不亞于案例分析題。多選題一般分為記憶類和理解類這樣兩種,四川統考中的多選題比較傾向于考查理解類的多選題,這一類多選題側重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要在記憶的基礎上靈活地理解,對于考生來講難度較大。并且一道題分值為1.5分,分值較大,所以對于這一部分的題目,需要大家重點關注。多項選擇題由一個題干和五個備選項組成,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符合題意。多項選擇題的難度略高于單項選擇題,且分值設置一般也是單項選擇題的兩倍。在考試中要取得高分,與對手拉開差距,提高多項選擇的得分率十分必要。 (二)答題技巧多項選擇題常用的做題方法與單項選擇題相同,也是采用直接選擇法、排除法、代入法(代入材料或者實際生活)、比較法。而且,在某些難度較大的題目中,還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除此之外,多項選擇題常見的做題技巧還包括以下幾類: 代入法分為兩類,一類是代入題干進行排除,另一類是代入實際生活進行排除。 先說第一類,四川的多選題近年來基本每年有3題左右都是比較長的小案例形式,所以對于案例式的多選題可以把每一個選項逐個代入去找材料中的依據,如果沒有就放棄,有的話就保留。 第二類,雖然不是案例式的多選題,但是大都也是基于書本知識,是理解類的,這個時候可以把每個選項逐個代入實際生活想象可否行得通。 (1)【2019下】小學五年級語文課《將相和》中,孫老師在講藺相如見秦王沒有支出十五個城池的意思,便要舉起玉撞向柱子時,向同學們提問:“藺相如為什么要這樣做?”一位同學回答說:“他是為了嚇唬秦王,保住和氏璧”。多數學生認同地點了點頭。孫老師詢問,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卻沒有得到回應。課堂冷場了。片刻思考后,孫老師再次提出了一個問題:藺相如會不會真的往柱子上撞呢?“會”“不會”教室里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回答的聲音此起彼伏。孫老師示意同學們先安靜下來,隨后組織分組討論,要求每個小組推選一人作為發言和評議代表,并決定根據各組代表的評議結果給予獎勵,學生們討論熱情更加高漲了!捉M代表說:“我們認為他不會。因為他抓住了秦王愛玉的心理……”乙組代表說:“我們認為會。因為他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秦王不履行約定,他就會撞……”丙組代表說:“我們認為他做了兩手準備……” 針對孫老師的做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A.較好地運用了形成性評價 B.隨意變更授課主題,偏離了教學目標 C.做到了隨機應變,具有較高的教學機智 D.運用了談話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E.恰當地運用了激勵機制,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 【解析】本題是一道材料類的多選題,也是近年來多選題材料長度的巔峰,適合用代入法。我們可以將五個選項依次代入題干。 A選項: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其功能:①改進學生的學習;②為學生的學習定步;③強化學生的學習;④給教師提供反饋。題干中“孫老師在課堂上要求每個小組推選一人作為發言和評議代表,并決定根據各組代表的評議結果給予獎勵”表現出他較好地運用了形成性評價。 C選項:教育機智是指教師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做出判斷,隨機應變地采取及時、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干中“孫老師在課堂冷場后,再次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使教學氣氛變得熱烈起來”體現出孫老師做到了隨機應變,具有較高的教學機智。 D選項: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或鞏固舊知識的方法。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有利于學生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題干中“孫老師在課堂上采用的是問答的方式教學,且組織學生們分組討論”因此孫老師運用了談話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E選項:題干中“孫老師在課堂上要求每個小組推選一人作為發言和評議代表,并決定根據各組代表的評議結果給予獎勵”表現出孫老師恰當地運用了激勵機制,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 B選項:說法錯誤,孫老師的教學并未偏離教學目標。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CDE。
(2)【2019上】下列關于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說法,正確的有( )。A.無意注意是有意注意的基礎 B.需要靈活應用兩種注意形式共同組織教學 C.無意注意是人體意識不到的注意,所以無需努力 D.無意注意不能長時間保持,需要有意注意來維持 E.學習過程中,無意注意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需要避免 【解析】有意注意是在無意注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A項當選。 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組織教學,引導學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學習活動,所以B項當選。 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C項當選。 無意注意無須主觀努力,不易疲倦,對腦細胞能量的節約有好處。但它不能持久,它會隨著特殊刺激物作用的減弱而消失,這時就需要有意注意來維持,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有意注意需要緊張的主觀努力,持續過久,腦細胞消耗能量較多,會產生抑制,這時就要用無意注意來調節。D項當選。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運用無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活動,E項不選。 故本題選ABCD。
在多項選擇題中,如果存在一對內容互相對立的選項,而其他三項不存在內容對立的情況,那么在此對立兩項中至少有一個正確項;若存在兩對內容互相對立的選項,則應該從兩對對立項中分別選擇一個選項作為正確選項。例如,幾個待選項中,AB互相對立,CD互相對立,則兩個正確選項往往須從AB組以及CD組中分別選擇一個產生。當然,該規則也存在例外情況。 【2018上】個體心理發展具有連續性、階段性、穩定性等特點,每個階段都表現出其獨特性,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有( )。 A.開放性 B.閉鎖性C.協調性 D.動蕩性 E.可塑性 【解析】在上述題型中,A選項與B這兩個選項對立,所以答案是由AB組中選擇一個,再結合材料,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心理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思維、記憶、感知覺等方面;(2)心理發展是平穩協調的,是發展和諧個性、品德和社會性的好時機;(3)心理發展是開放的,小學階段極易與師長溝通,關系融洽,對心理輔導的開展極其有利;(4)心理發展是可塑的,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等尚未形成;性格未養成;習慣未定型;(5)心理發展具有矛盾性。 故本題選ACE。 在多項選擇題中,如果存在兩對內容互近選項或類似選項,而這兩對選項內容對立,則其中一對互近或類似選項應該為正確選項。例如,待選項中,AB兩項內容相近、類似,CD兩項內容相近、類似,而AB組與CD組內容對立。如果判斷A項正確,那么AB組都正確;如果判斷C項正確,那么CD組都正確。 【例題】法國的盧梭在其著作《愛彌兒》中說“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變壞”,由此可見,盧梭在教育目的上主張(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內在目的論 D.外在目的論 E.無目的論 【解析】此題中,A選項強調在教育目的確定方面要充分考慮個人因素,個人因素屬于內部因素,所以AC兩個選項的內容相近。B選項與A選項對立,強調社會因素應該是教育目的確定的唯一因素,而社會因素屬于外在因素,故B選項與D選項屬于內容類似的兩個選項。而盧梭的這句話強調個人因素,因而鎖定A選項。A選項與C選項表述內容相近,故此題選擇AC。 【案例分析題】 (一)考情分析 四道(含8問)客觀式的案例分析題是四川教師招聘考試中的獨特題型,這種題型有別于常見的主觀材料分析題,其答案以不定項選擇的形式呈現在試卷里,要求考生通過閱讀一段材料,然后根據題干要求作答。四川近些年的案例分析題呈現著以下幾個特點: 1.四道案例分析題中兩道或者三道是教育學,且是教育學中“課堂教學片斷”的呈現,所以要求考生不僅僅具有書本的知識,更要有對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行為的判斷。 2.教育理念的考查越來越專業化,考生在平時復習過程中千萬不要拘泥于書本知識的記憶,更要多積累教學的常識與理念。 3.選項模棱兩可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其實質是選項本身是正確的,是否跟材料有關系成了做題時的難題。 (二)解題秘訣 除教育法學外,其他案例分析題的做題可以遵循以下“三步走”的方法: 一判斷(判斷材料中老師做法對與錯,或者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錯的) 二排除(首先若題中老師做法是錯的,就排除選項中一切支持老師的選項;其次排除那些不符合教育理念的;再次排除那些知識性錯誤) 三驗證(將選項代入案例進行驗證,是否符合題意?或者誤解題意的) 排除——知識型錯誤(謹防偷換概念) 某些題目重點考查考生是否能正確辨認容易混淆的概念名詞。所以,在閱讀選項的時候尤其要謹慎,慎重比對概念的含義,然后作出判斷。 總結說明: 1.“三步走”的方法是最全的步驟,有的時候題目不需要經過這全部三步驟就能做出來,例如有的題目基本只要前兩步就可以,教育法學的題目直接進入二三兩步就可以。 2.案例分析題的方法在四川基本也適用于“判斷簡析題”和有案例的“多選題”的答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