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綱學習】科爾勃的學習風格:順應型、同化型、發散型和聚合型早期的學習風格理論多強調學習者先天特性的影響,如威特金的場獨立—場依存認知風格理論。隨著學習理論的發展,研究者逐漸意識到后天因素對學習風格形成的重要性,并將其納入學習風格分類的考慮因素中。20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科爾勃擴大了威特金的理論,強調了經驗在學習和發展中的重要性,使得學習風格由先天的“場”轉化為兼具先天和后天發展的概念。 作為經驗學習理論的提出者,科爾勃將學習視為通過獲取經驗和轉化經驗來創造知識的一個循環過程,即學習者從具體的經驗出發,在其基礎上進行反思和觀察,然后把觀察同化到概念和概括中,再指導新一輪的學習實踐。上述過程中包括了四個環節: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和主動實驗。其中,具體經驗和抽象概括是獲取經驗部分的兩個組成要素,負責感知、獲取信息過程;反思觀察和主動實驗是轉化經驗部分的兩個組成要素,負責加工、管理信息過程。 圖1 學習循環與學習風格類型示意圖 根據科爾勃的觀點,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都必須經歷上述四個環節,但是不同的個體對這四個環節的偏愛程度或花費的精力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習者重視具體經驗在學習中的作用,有些學習者善于抽象概括,有些學習者偏愛反思觀察,還有些學習者喜歡主動實驗。換言之,每個學習者在感知信息和加工信息兩個維度上分別處于某個特定位置。因此,按組合方式可以分成四種不同的學習風格:順應型、同化型、發散型和聚合型。 (1)順應型。這類學習者通常用具體的思維方式感知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積極主動的加工。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善于執行計劃并愿意完成有挑戰性的任務。在解決問題時,他們更傾向于從他人那里獲取信息,而非自己反思分析。在學習中,他們會進行冒險、變換實踐方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2)同化型。與順應型學習者相對,同化型學習者通常采用抽象的思維方式感知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反思式的加工。他們善于理解大量的信息,且能用簡潔且合乎邏輯的形式將其概括呈現出來。在學習中,他們對理論和抽象概念非常感興趣,比較適合學習數學、物理這些基礎理論學科。 (3)發散型。這類學習者通常用具體的思維方式感知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反思式的加工。他們善于多角度地審視具體的情境,常采用觀察法從多種觀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類人往往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敏感性,比較適合學習文化、藝術等學科。 (4)聚合型。與發散型學習者相對,聚合型學習者通常采用抽象的思維方式感知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積極主動的加工。他們善于發現理論的實際價值,具有較強的決策力,并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中,這類人喜歡技術性強的學科,例如計算機、建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