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22)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22) 教師編制考試每日一練 1.我國最早在京師同文館采用了班級授課制。那么,提出班級授課制的這一人物又提出了( )的思想。 A.自然主義 B.紳士教育 C.泛智教育 D.從做中學 【選 C】【解析】班級授課制是夸美紐斯提出的,在他的《大教學論》一書中提出了班級授課制的思想,并且他也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 A 項自然主義的開創者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 在他的影響下,很多人也提出了“自然主義”,代表人物是盧梭。 B 項紳士教育 是洛克提出的,洛克是英國的,制定了紳士的標準。 D 項從做中學是杜威的現代 教育思想。 2.墨子提出的“人性素絲說”與下列哪一例子相符( )。 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C.出淤泥而不染 D.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選 B】【解析】人性素絲說提倡外鑠論,環境對人的影響很重要。所以應該選擇B。 A 項說的是遺傳因素,比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是典型的內發論。 C 項 出淤泥而不染強調主觀能動性,和題目表達意思相反。 D 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 典型的因材施教。 3.被稱為世界教育思想發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的三本著作的代表人物分別 是( )。 A.亞里士多德、盧梭、赫爾巴特 B.裴斯泰洛齊、凱洛夫、杜威 C.柏拉圖、洛克、赫爾巴特 D.柏拉圖、盧梭、杜威 【選 D】【解析】三本著作是《理想國》、《愛彌兒》、《民主主義與教育》,F代的是教育學發展脈絡,現代的也是思想發展史。 【注意】如果題目考查世界教育學發展史上的三大著作,應該是《雄辯術原理》、《大教學論》、《普通教育學》!镀胀ń逃龑W》是傳統教育學的發展脈絡,傳統的是教育學發展史。 4.孟子提出性善論,為了培養大丈夫,用的教育內容是( )。 A.儒家經典 B.道德教育 C.六經 D.政治和道德 【選 B】【解析】孟子提出的是道德教育,他認為大丈夫指的是“富貴不能淫,威 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荀子強調儒家經典的學習;孔子提倡的是六經,即《詩》、 《書》、《禮》、《易》、《樂》、《春秋》;墨子提倡政治與道德并重的思想。 5.在古希臘眾多城邦中,影響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其中,下列說法錯誤 的是( )。 A.斯巴達教育完全由城邦負責,而雅典教育的城邦重視教育,并不絕對控制 B.斯巴達教育以武士教育為主,而雅典教育以公民教育為主 C.斯巴達教育是為了培養英勇善戰的武士,而雅典教育是為了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公民。 D.斯巴達教育以軍事教育為主,而雅典教育以德育為主。 【選 D】【解析】本題考查不正確的選項。D 項前半句是對的,斯巴達教育以軍事 教育為主,但是雅典培養的是全面的和諧的公民,沒有主要的方面。A 項斯巴達 城邦的教育是武士教育和洗腦教育(控制人的思想),雅典則不實現絕對控制。B、 C 兩項表述正確。 6.為了滿足一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其中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還體現了學習化社會。這說明 20 世紀以后教育( )的特點。 A.民主化 B.多元化 C.終身化 D.全民化 【選 C】【解析】可持續發展指的是一輩子不能停,我們從小到大,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以及畢業之后,一直都要學習。我們現在的聽課就屬于非正式教育。 注意題目的“一個人的可持續”,后面都是解釋這一句話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 教育是解釋可持續發展的。要抓住題目的關鍵句子。多元化在題目中沒有體現, 如果題目要考查多元,會出現內容方面,德智體美勞都要得到發展,通過各種方 式方法進行學習,這就體現了多元化。 7.在兩漢時期出現了官學和私學,中央官學主要傳授( )的教育。 A.儒家經典和藝術類 B.儒家經典和? C.儒家和墨家 D.程朱理學 【選 A】【解析】本題考查知識面,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 B 項儒家經典和?埔话阍谒逄茣r期,比如隋唐時期的“六學二館”,前三學主要學習儒家,后三 學主要是?平逃。 C 項儒家和墨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私學。 D 項程朱理學主要 是在宋元明清,尤其是在宋朝學的內容。 8.孟子提出“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與其相對立的觀點是 ( )。 A.二因素論 B.輻合論 C.外鑠論 D.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選 C】【解析】注意題目考查的是與之相對立的觀點。題目“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钡囊馑际莾劝l論,那么應該選擇外鑠論的觀點。 9.提出教學應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這一觀點屬于( )。 A.改造主義 B.新行為主義 C.永恒主義 D.要素主義 【選 A】【解析】A 項改造主義是布拉梅爾德提出的。 B 項新行為主義一般指的是 斯金納提出的,發展了華生的老牌的行為主義。 C 項永恒主義的代表人物是赫欽 斯,提倡學習古典的名著。 D 項要素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萊德,強調教材和學 科的學習。 10.幼兒時期孩子從學會爬到學會走,童年時期孩子從學習拼音到學會識字, 少年時期孩子從直觀思維轉向到抽象思維,這些都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階段性 C.個別差異性 D.順序性 【選 D】【解析】看到“從......到......,先......到......”這類詞語,就是順序性。注意題目中的“都”字,題目分了三個階段,都體現了順序性。 11.在社會的諸多因素中,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的是( )。 A.生產力發展水平 B.文化傳統 C.政治與經濟制度 D.科技水平 【選 C】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的是政治與經濟制度。 1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可以通過( )來實現。 A.促進社會變革 B.促進勞動力的再生產 C.提高人的素養 D.對文化的保存 【選 B】【解析】教育的生產力功能的口訣是“兩再一新促生產”,“兩再”指促 進勞動力再生產,促進科學技術再生產;“一新”指科技創新。這三個都是教育對生產力促進作用的體現。 13.在唐朝,詩詞成為科舉取士的重要內容,開元年間,進一步規定考試專 考詩歌,并提高要求水準。 而我們現在的《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 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 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 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許多學校也因此開設了詩詞欣賞的選修課,借以重溫古人的詩詞情懷。這種現象說明了( )。 A.教育具有永恒性 B.教育具有轉化性 C.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D.教育具有歷史性 【選 C】【解析】本題目較為簡單,考查教育的歷史繼承性。 14.某位教育家在他的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指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边@反映的是( )。 A.個人本位論思想 B.社會本位論思想 C.教育無目的論思想 D.社會效益論思想 【選 C】【解析】杜威的思想,《民主主義與教育》的教育無目的論思想。要把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分清楚。 15.“要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體現的是教育目的 對教學活動的( )。 A.調控功能 B.評價功能 C.指導功能 D.導向功能 【選 D】【解析】題目考查的是典型的導向功能。要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體現了教育目的的導向功能。 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 A.知行統一 B.循序漸進 C.愛和民主 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答案】B。荀子的這句名言意思是學習需要逐漸積累,不能一蹴而就。選項中只有循序漸進符合這句話的意思,故選B。 2.《學記》上說:“不陵節而施”,這句話體現了( )。 A.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B.啟發性教學原則 C.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D.鞏固性教學原則 【答案】A!安涣旯澏;釋義:表示學習要循序漸進,不能超過學習者的自身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陵,超越,節,限度。出自戰國后期《禮記》中的《學記》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薄安涣旯澏薄半s施而不孫,則亂壞而不修”。 3.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它符合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理論聯系實際 D.啟發性 【答案】D?鬃犹岢龅摹安粦嵅粏,不悱不發”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 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 經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因此符合的教學原則是啟發性教學原則。 4.“西鄰有五子,一子樸,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僂,一子跛,乃使樸者農,敏者賈,盲者卜,僂者績,跛者紡!边@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直觀性原則 【答案】B。題干出自寓言故事《西鄰教子》,意思是“西邊鄰居有五個孩子,一個樸實,一個聰慧,一個是盲人,一個駝背,一個腿腳不好。讓樸實的孩子去做農民,讓聰慧的孩子去經商,讓盲人去算卦,讓駝背的孩子去搓麻,讓腿腳不好的孩子去織布!斌w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體現什么原則( )。 A.因材施教 B.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誘導原則 【答案】B!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6.教學中只有( )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使教育有針對性,才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A.循序漸進 B.理論聯系實際 C.因材施教 D.啟發性 【答案】C。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教育是尊重學生個別差異的表現,在教育應該做到因材施教。 7.把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班級,直接教學與布置,完成作業輪流交替進行,在一節課由一位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組織的形式是( )。 A.復式教育 B.合作學習 C.小班教學 D.分層教學 【答案】A。復式教學(combined instruction)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成一班,由一位教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節課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師給一個年級講課,讓其他年級學生做作業或復習,并有計劃地交替進行。 8.主張教師不再向學生傳授系統知識,而是輔導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復式教學 B.分組教學 C.設計教學 D.道爾頓制 【答案】D。道爾頓制(Dalton plan), 一譯“道爾頓計劃”。美國教育家帕克赫斯特20世紀初創行的一種個別化教學形式。其原則主要有兩條:一是自由,即學生在身心方面都能自己計劃自己的事情,自己克制自己的活動,以此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二是合作,即打破班級界限,強調團體活動中的合作和交互作用,以使學生在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得到發展。由美國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馬薩諸塞州道爾頓中學所創行﹐因此得名。 9.19世紀初( )學校出現了“導生制”,對班級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A.美國 B.法國 C.捷克 D.英國 【答案】D。導生制又叫貝爾-蘭卡斯特制,是由英國國教會的貝爾和公益會的教師蘭卡斯特所開創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所以選擇D。 10.一節好課最根本的要求是( )。 A.教學目的明確 B.教學內容正確 C.教學方法靈活 D.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 【答案】D。上好課的具體要求體現在:目的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結構合理、語言藝術等八個方面。其中,最根本要求在于是否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