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15)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15) 教師編制考試每日一練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通過制定有利于激發地方 積極性的政策,實現課程權限的下放。這一規定體現了新課改( )的特征。 A.關注實施過程與科學評價 B.實現課程設置的整合性 C.加大課程管理的彈性化 D.強調課程的發展功能 【選 C】【解析】關鍵詞:“課程權限的下放”,體現課程管理彈性化,符合新課改的理論觀點。新課改之后提倡三級課程管理,即國家、地方、學校,體現課程管理權力的下放,是權力的重新分配問題。 2.下列哪一項不是布魯姆的研究成果( )。 A.目標分類學,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領域 B.掌握學習模式,認為大部分學生都能學好知識 C.診斷性、形成性和終結性教學評價理論 D.教學設計的系統分析模式 【選 D】【解析】布魯姆觀點:(1)掌握學習理論。2教學目標的分類,可以分成三類?梢耘懦 A、B 兩項。C 項評價理論分成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 結性評價。布魯姆把目標分成三類,根據目標來實施過程,最后進行總結評價, 評價針對目標也分成了三類。D 項系統分析模式的說法比較高大上,這個人提出 的理論觀點是根據計算機流程提出的,提出者是加涅,加涅因為本身是一個計算 機專家,他提出的觀點是根據計算機流程應用到教育領域,他提出系統分析模式 和信息加工模式。 3.( )是指班主任通過自覺的利用環境、氣氛、作風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對 學生進行潛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靈受到感化,以達到班主任工作的目標方 法。 A.指導自我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實際鍛煉法 D.陶冶教育法 【選 D】【解析】本題考查德育的方法。此題強調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是陶冶教育法。A 項自我教育法強調學生的主體、學生的自我,如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 鼓勵。B 項榜樣示范一般會提出向誰學習,向人的某些具體成就和模范行為學習。如向小星星學習扶老人過馬路,向這種具體高尚行為學習。C 項實際鍛煉法強調 活動,如教師組織像“大手牽小手”這類活動,來培養學生品德。掌握每個方法 強調的關鍵詞就能判斷出來。 4.張睿是雅興中學七年級學生,在班級中擔任體育委員,他對學習和班級 工作總是全身心投入,行動積極,說干就干,從不拖延。上課回答老師的提問時 他常常不假思考,脾氣急躁,易沖動,易興奮,往往會為一點小事與別的同學爭 吵,甚至打架。據此,判斷張睿同學的氣質類型屬于( )。 A.粘液質:為學生設置較高的學習目標,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 B.多血質:采取多種教育方式,創造條件給予表現機會,對其缺點進行嚴厲 批評 C.抑郁質: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給予更多關心與愛護,培養其善于交往、 富有自信的精神 D.膽汁質:肯定其熱情、果斷及積極性,耐心幫助其養成自制、堅韌的習慣 【選 D】【解析】本題考查關于氣質類型的問題。題干中說這位同學脾氣暴躁, 易沖動,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吵架,這是膽汁質。膽汁質像張飛、李逵,比較沖 動,脾氣暴躁,容易感情用事。A 項粘液質:屬于安靜型,比較穩重和細心,缺 點是死板;B 項多血質:和黏液質相對應,比較靈活、活潑,如王熙鳳;C 項抑 郁質:容易多愁善感,典型人物是林黛玉。 5.“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這一關于學習 過程的論述出自( )。 A.《論語》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選 D】【解析】本題有一定難度。題干說的意思是君子要學習,聽在耳朵里,記在心里,最后表現在行動上。強調聞、見、知、行,是由荀子提出。荀子提倡 性惡論,他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聞、見、知、行四方面。 6.教師能根據學生新的、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的作出判斷,隨機應變 地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被稱為教育機智,這主要反映了 教師勞動的( )。 A.復雜性 B.示范性 C.主體性 D.創造性 【選 D】【解析】本題考查教師勞動的特點。關鍵詞:“教育機智”,體現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育機智提倡老師遇到一種突發事件的隨機應變的處理能力,如你 第一次上課進教室發現門上掉下來一桶水把你渾身弄濕了,你該怎么做;或者你 在上課時發現黑板上畫了一幅嘲笑你的漫畫,你該怎么做。創造性體現在:(1) 因材施教:教育過程中要實現因材施教。(2)教學方法要不斷創新。(3)教育機 智問題。A 項復雜性體現在三方面:(1)強調教育對象復雜,教育目的特別全面。(2)教育任務復雜:教書育人。(3)教育對象千差萬別。 7.作為現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主要教育觀點是( )。 A.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受教育者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B.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 C.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 D.強調活動的動作教學方法,認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選 C】【解析】本題考查杜威的觀點。C 項是杜威的觀點。A 項一旦提到道德,是教育性原則,強調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品德,教學和德育分不開,兩者互相融 合在一起,由赫爾巴特提出。B 項“白板說”是洛克提出,他認為人生來就是一張白紙,主要受后天教育影響。D 項這是皮亞杰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皮亞杰提出 個體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理論。 8.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度,是進行道德 判斷時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我們稱之為(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選 B】【解析】考查個體品德四要素。個體品德四要素包括知、情、意、行。此題強調我們對一個人或事物是喜歡還是討厭,是內心情感,選道德情感!咀⒁狻砍酥纻體品德四要素是知、情、意、行外,大家還要掌握每個要素對應 的地位。?紓體品德評價最重要的標準是道德行為。 9.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并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 使其與班級總目標融為一體,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式, 屬于班級( )。 A.民主管理 B.目標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選 B】【解析】本題考查班級管理模式。關鍵詞:“總體目標、小組的、個人的”,強調目標問題,是目標模式。A 項民主管理強調大家一起管,包括所有學生,如 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度,每個同學都可以管理班級。C 項平行模式,也叫集體主義 管理模式,強調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如向班級的學霸學習,通過個人影響集體, 或通過集體影響、熏陶個人。D 項沒有此模式,排除。 10.為查明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實施的測定是( )。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發展性評價 【選 C】【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評價功能的劃分。關鍵詞:“準備狀況”,是診斷 性評價。按功能角度分:(1)診斷性評價:教學活動之前進行。(2)形成性評價: 強調在教學過程中。(3)總結性評價:強調在教學過程之后。D 項沒有發展性評 價這個分類。舉例:(1)如強調學期開始進行摸底考試,看看學生學習狀況就是 診斷性評價。(2)如老師在教學中會對同學進行口頭提問,是形成性評價。(3) 如進行期末考試就是總結性評價。安置性評價:也叫配置性評價,在教學活動之 前進行,只有一個作用就是分班。 11.目前我國教育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這反映了教育具 有( )。 A.相對獨立性 B.歷史性 C.階級性 D.繼承性 【選 B】【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特點。題干說的是我國在每個階段發展不一樣,是教育的歷史性。把握住每個重點即可。B 項歷史性強調古與今的不同。D 項繼 承性強調古與今是相同的,把古代好的東西繼承傳遞下來。A 項相對獨立性強調 教育和政治經濟的不平衡。一個國家并不是經濟發展水平好,教育水平就高,教 育和經濟發展水平可以超前,可以滯后,這是教育相對獨立性中最重要的體現。C 項教育有階級,如古代教育,只有貴族可以接受教育,百姓不可以接受教育。和題干無關。 12.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 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是( )。 A.遺傳因素 B.環境因素 C.個性主觀能動性 D.教育 【選 C】【解析】看到決定性因素,選內在主觀能動性。本題考查個體身心發展的四個因素。每個因素的地位:遺傳因素是前提和可能性,一種物質基礎;環境 是把遺傳提供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主觀能動性是決定性作用;教育是主導作用。 13.麗麗是個害羞的女生,即將參加演講比賽。如果她是內控型的人,她很 可能將演講的成功歸因于( )。 A.自己具有這個能力 B.認真的準備 C.運氣好 D.任務要求簡單 【選 B】【解析】本題考查韋納歸因理論。內控型:內部可控因素,只有努力程度是唯一可控的。B 項體現努力。 14.“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人格!边@句話體現了教育的本質是( )。 A.教會學生知識 B.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C.有目的地培養人 D.教會學生交往 【選 C】【解析】本題考查教育本質:有目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15.當前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學制年限劃分采用的是(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貫制 D.多種形式并存 【選 D】【解析】本題是高頻錯題。義務教育的課程體制是九年一貫制。如小學階段是以綜合課程為主。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制:有的是五四制(小學五年,初中 四年),有的是六三制(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每個地區不同,所以是多種形式 并存。 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 A.原始社會教育沒有明確目的性,古代社會教育有明確目的性 B.原始社會教育沒有固定的教師,古代社會教育有固定的教師 C.原始社會教育沒有明確等級性,古代社會教育有明確等級性 D.原始社會教育與勞動生產結合,古代社會教育與勞動相脫離 1.【答案】A。教育是有目地培養人的活動。因此,人類的教育任何時候都具有目的性。 2.最早提出“寓學習于游戲”的教育家是( )。 A.蘇格拉底 B.夸美紐斯 C.柏拉圖 D.盧梭 2.【答案】C。柏拉圖是“寓學習于游戲”的最早提倡者。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我國的基本教育政策是( )。 A.提高質量 B.促進公平 C.改革創新 D.育人為本 3.【答案】B!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一章提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 4.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 A.六藝 B.八股文 C.自然科學 D.四書五經 4.【答案】D。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四書五經。明代以后,八股文成為科舉考試的固定格式。 5.“豫時孫摩”的原則最早出自( )。 A.《論語》 B.《學記》 C.《中庸》 D.《孟子》 5.【答案】B!秾W記》中提出:“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分別對應的是預防性原則、及時施教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和相互學習的原則。 6.教育的( )是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也是較早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提出來的。 A.神話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心理起源論 D.勞動起源論 6.【答案】B。教育的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動物的生存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也是較早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提出來的,它以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為指導。 7.下列對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B.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受生產關系的調節 C.教育與生產力發展完全同步 D.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展 7.【答案】C。教育的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即教育的發展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體現在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歷史繼承性和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其中不平衡性指的是教育與生產力的發展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因此,教育與生產力發展不完全同步。 8.“以僧為師,以吏為師”屬于古代( )的教育特征。 A.埃及 B.羅馬 C.希臘 D.中國 8.【答案】A。古代埃及的學校包括僧侶學校、宮廷學校、職官學校和文士學校,所以“以僧為師,以吏為師”屬于古代埃及的教育特征。 9.下列哪部著作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度?( ) A.《教育漫話》 B.《大教學論》 C.《教育論》 D.《愛彌兒》 9.【答案】B。1632年,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系統論述了班級授課制的方法和實施內容。 10.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規定,下列關于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到2020年,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 B.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C.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惠普性,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D.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 10.【答案】A。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規定,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