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15)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15) 教師編制考試每日一練 1.教育的本體功能之一是( )。 A.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B.促進生活發展,服務經濟建設 C.對政治經濟有巨大的影響作用 D.加速年輕一代身心發展與社會化進程 【選 D】【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可以劃分成教育的個體功能和教育的社會功能兩個維度。(1)教育的個體功能:本體功能。(2)教育的社會功 能:個人派生出來的,叫派生功能。題干問的是教育的本體功能即教育的功能是 哪一個,選擇是教育對人產生的影響。A、B、C 三項屬于教育的社會功能(派生功能)。 2.“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一觀 點出自( )。 A.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B.洛克《教育漫話》 C.盧梭《愛彌兒》 D.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選 B】【解析】本題考查人物、觀點、以及著作的一一對應。題干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十分之九都是由后天的教育來決定的,也就是提倡每個人的發展受后天 教育影響比較大。B 項洛克認為人出生都是白紙,影響的主要因素是后天的教育, 這被稱為“白板說”。C 項盧梭提倡對每個人、每個兒童進行自然主義教育,在 大自然中進行教育。 3.明確提出教育是為“完美的生活”做準備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賓塞 C.陶行知 D.陳鶴琴 【選 B】【解析】本題考查人物與觀點對應。此觀點是教育的完美的生活準備說。B 項斯賓塞認為我們接受完教育是為未來完美的生活來做準備的,觀點是教育的 預備說或教育準備生活說。A 項杜威提出教育適應生活說,認為教育不應考慮未 來生活,教育是為了適應當下生活。C 項陶行知是杜威的學生,提出生活教育理 論。D 項陳鶴琴在幼兒領域出名,主要是進行幼兒上的活教育。 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課程管理權限上屬于( )。 A.國家課程 B.地方課程 C.校本課程 D.學科課程 【選 A】【解析】本題考查新課改中提出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在課 程類型上屬于國家課程!臼崂怼烤C合實踐活動課需要掌握這幾個維度: 1.開設時間是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2.類型:必修課,屬于國家課程,一般必修課都屬于國家規定,必須要去學習的課程。3.內容包括五方面: (1)研究性學習。(2)社區服務。(3)社會實踐。(4)勞動技術教育。(5)信息技術教育。 5.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最高教育目標是培養( )。 A.武士 B.能言善辯的人 C.道德高尚的人 D.哲學王 【選 D】【解析】本題稍有難度,考查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認為教育的最高教育 目標是培養哪一類人,這里選擇哲學王。柏拉圖在《理想國》把人劃分成三種: (1)勞動者。包括農民、商人、手工藝人。(2)軍人。(3)哲學家和哲學王: 最高級的一類。柏拉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哲學王。B 項柏拉圖是古希臘 三杰之一。培養能言善辯的人一般是古羅馬的目標,如昆體良,認為教育目標是 培養善辯的人。C 項培養道德高尚的人是柏拉圖的老師們提倡的道德。 6.教科書、教材是教師和學生同樣倚重的一種教學媒體。關于教科書、教材 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教科書涵蓋了學科知識的全貌 B.教科書即教材 C.教師工作的主題即“教教科書” D.教材為教師備課、上課、布置作業、評定學生成績提供基本材料 【選 D】【解析】本題要審清題干。A 項此選項是錯的,教科書不可能涵蓋全貌。一般在選項中出現“所有”等特別絕對性說法大多數是錯的。B 項對比了教科書 和教材的概念,教材中的主體是教科書和講義,不能把教科書和教材等同,教材 的范疇更大,教材包括教科書。C 項說法不符合新課改提倡的觀點。新課改現在 提倡“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 7.為了解學生的總體表現和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或比較群體學習成績的優 劣,采用( )最合適。 A.絕對評價 B.相對評價 C.定量評價 D.定性評價 【選 B】【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評價的分類。題干中說的是評價學生在全班中的優劣,或者說和其他同學的差距,其實是進行排名,既然是排名就需要和別人對比, 是相對評價,相對評價就是和別人比。A 項絕對評價是和固定標準比,有一個固 定分數線。如考駕照考過 90 分就算過。C 項定量評價強調通過數值表示,如模 考。D 項定性評價如評價這個同學近期表現特別好,特別愛勞動。重點掌握絕對 評價和相對評價的區別。 8.王某是一位全職太太,孩子在一所小學上學,因瑣事與老師產生了矛盾。王某一氣之下把孩子領回家,自己在家對孩子進行輔導。后來經過教育主管部門 與社區的勸解,加之王某自己對有些學科完全無法輔導,只好又把孩子送回學校。王某的做法是否正確?( ) A.正確,根據我國《教育法》,教育主管部門與社區無權干預王某的選擇 B.正確,根據《義務教育法》,王某可以終止孩子在校接受教育 C.不正確,根據《教育法》,王某應當為孩子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 D.不正確,根據《義務教育法》,王某應該經學校的同意再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 【選 C】【解析】本題屬于常識題。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父母不讓上學,肯定 是不正確的說法,排除 A、B 兩項,這違背《教育法》中規定的處在義務教育階 段的兒童要順利完成義務教育。D 項不正確,即使學校同意了,處在義務教育階 段家長也要讓他接受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 9.“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 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笔( )中對教育方 針的表述。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B.《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C.《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選 A】【解析】本題考查法條規定。A 項《教育法》中明確提出當前的教育方針。此題題干規定很宏觀,即教育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和教育上規定的最為宏 觀的內容或總的要求,就是《教育法》。這是記憶性知識點。 10.我國中學曾經分別開設《動物學》和《植物學》的兩個科目,后來合并 為《生物學》一個科目,從課程組織的類型來看,合并后的《生物學》屬于( )。 A.經驗課程 B.綜合課程 C.分科課程 D.核心課程 【選 B】【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的分類。題干關鍵詞“合并”,強調兩門課程的關聯性都屬于綜合課程。綜合課程包括融合課程。A 項經驗課程關注學生的興趣和 學生需要、學生活動,是杜威提倡的觀點。C 項分科課程更多關注具體教的知識。每門學科都有嚴密的知識體系。D 項核心課程屬于綜合課程中一類,一般它有具 體問題,會針對核心問題進行研究。如霧霾嚴重,可能會針對霧霾這個問題來看 生物學、物理學、植物學怎么看,以具體問題為核心。 11.《生命線叢書》是通過人際——社會情境問題,引導學生的道德情感發 生變化,這是運用德育模式中的( )而編制的獨具特色的教材。 A.道德認知發展模式 B.體諒模式 C.價值澄清模式 D.社會學習模式 【選 B】【解析】本題考查德育模式。題干中強調這種模式是以道德情感為核心的,這是體諒模式。體諒模式強調兩個重點:(1)注重每個人的道德上的情感體 驗。關鍵詞:“情感”。(2)學會關心、學會體諒。在培養我們每個人道德的時候, 都注重每個人的情感,讓每個學生能夠學會關心和學會體諒。A 項道德認知模式: 皮亞杰、科爾伯格提出關于個體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這屬于認知發展模式?茽柌裉岢龅赖掳l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C 項價值澄清模式重在培養選擇出 正確的價值觀,重在選擇,是老師幫助學生選擇正確價值觀的問題。D 項社會學 習模式經常會考代表人物。心理學中人的行為特別是道德行為都是通過觀察來實 現的,這個人是班杜拉,提出社會學習模式或者叫觀察模式。 12.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哪種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 構,根據這一觀點建立的課程理論是( )。 A.存在主義課程論 B.學科中心課程論 C.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 D.經驗主義課程論 【選 B】【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理論流派。布魯納屬于學科中心課程論。課程理 論流派分為三類:(1)學科中心的理論流派:強調學習具體學科的知識和內容。包括:1布魯納的結構主義理論:要學習學科的具體結構理論。2要素主義課程 理論流派:強調學習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如新三藝的數學、外語,強調以學科 為中心。3永恒主義流派:強調學習永恒知識,如經典的名著和著作。(2)學生 中心課程理論流派:代表人物是杜威,提倡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3)社 會中心主義流派:強調整個課程以社會中實際問題為重點,社會中出現哪些問題, 會針對問題開設課程。 1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將“學會選擇”作為核心理論的是( )。 A.價值澄清模式 B.認識發展模式 C.體諒模式 D.社會學習模式 【選 A】【解析】本題考查德育模式。題干中強調學生選擇的是價值觀,所以選 擇價值澄清模式。C 項強調注重培養學生情感的是體諒模式。D 項強調社會中觀 察的是社會學習模式!咀⒁狻窟@幾個主要模式代表人物不是重點,唯一一個代表人物需要記住的是社會學 習模式的提出者班杜拉,重要記住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 14.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專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終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選 C】【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社會屬性。A 項強調“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化。B 項強調多元,如教育主體和教育手段。C 項等級就是貴族可以接受教育, 其他人不能接受教育,有三六九等。等級化違背全民化。特權化:搞一些特權, 如這個同學因為他爸是李剛,就讓他每次上課都坐在第一排。C 項民主強調所有 人接受平等的教育,即均等的教育。不僅強調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更強調所有 人可以接受同樣的、平等的教育,不能搞特權。綜合來看,C 項最優。 15.“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須是內在于教育或通過教育過程去實現的目的” “教育沒有過程之外的目的”。據教育目的理論,這個觀點屬于( )。 A.神學論 B.社會本位論 C.個人本位論 D.教育無目的論 【選 D】【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目的的理論。教育目的理論有三個流派:(1)強調教育最終目的是維護統治,培養一些良好的公民,是社會本位論。(2)認為教 育最終目的是促進個體發展,使個體知識技能得到提升,是個人本位論。(3)認 為教育是沒有預先目的的,整個目的是在過程中實現,沒有預先設定好的目的, 提出者是杜威。此題說真正的教育目的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實現的,沒有事先設定 好的目的,是杜威的無目的論。 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 A.古代斯巴達軍隊體育訓練的基本項目是“五項競技”賽跑、跳躍、角力、投標槍、擲鐵餅 B.印度“古儒”學校課程滲透著婆羅門教神學思想 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體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 D.古代埃及的文士學校主要目的是培養雄辯家 1.【答案】D。本題考生只需要知道古埃及的文士學校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熟練運用文字從事書寫及計算工作的人;以培養雄辯家為主要教育目的的是古羅馬的教育家昆體良。 2.與現代教育相比,古代教育的功能注重( )。 A.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C.經濟功能 D.社會功能 2.【答案】A。無論中國古代社會還是西方古代社會,對于教育功能的認識均具有濃烈的政治倫理色彩。 3.下面哪一項不屬于赫爾巴特強調的中心?( ) A.教師中心 B.學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課堂中心 3.【答案】B。赫爾巴特強調的傳統三中心是: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將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分為( )。 A.示范學校和非示范學校 B.城市學校和鄉鎮學校 C.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 D.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 4.【答案】D!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將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 5.主張根據兒童的興趣和能力去設計教育活動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康德 C.培根 D.杜威 5.【答案】D。杜威是兒童中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6.明確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口號,為近代教育學的創立作出貢獻的是(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齊 C.洛克 D.夸美紐斯 6.【答案】B。裴斯泰洛齊明確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口號。 7.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認為是“科學教育學之父”的是( ),他的《普通教育學》被公認為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杜威 D.康德 7.【答案】B。1806年赫爾巴特所著的《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了一門規范、獨立的學科,赫爾巴特也被譽為“科學教育學之父”。 8.我國唐代的官學“六學二館”入學條件等級森嚴,充分說明政治經濟制度決定( )。 A.教育的主導權 B.受教育權的分配 C.教育的目的 D.教育性質 8.【答案】B。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領導權和受教育權等等。 9.在上級教育部門的一次教學檢查中,張老師擔心影響整體成效,不讓平時總愛調皮搗蛋的3個學生到校上課,張老師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 )。 A.人身自由權 B.名譽權 C.受教育權 D.隱私權 9.【答案】C。學生的受教育權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權、學習權和公正評價權。學習權是指學生有權利在義務教育年限內在校學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得以任何借口隨意侵犯或剝奪學生參加學習活動,諸如聽課、寫作業等的權利。 10.《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痹撘幎w現了青少年兒童的( )。 A.安全的權利 B.受尊重的權利 C.生存的權利 D.受教育的權利 10.【答案】C。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規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边@是對學生生存權利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