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考試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11)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考試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11) 教師編制考試每日一練 1.“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體現的是教育的變遷功能。 A.正確 B.錯誤 【答案】B【解析】“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早上你還是一個鄉村野夫,(因為讀書,因為機緣),到晚上就能進入朝廷入將拜相,吃皇糧了。鄉野村夫到朝廷將相的瞬變,便是由于教育之故,這是教育個體功能的體現,而變遷功能屬于教育的社會功能。故本題說法錯誤。 2.心理相融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最基本的倫理關系,也是我國新型師生關系最本質的特征。 A.正確 B.錯誤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師生關系。我國新型師生關系: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融。其中,心理相融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關系,而不是倫理關系,故本題說法錯誤。 3.課程是學校開設的全部學科的總和。 A.正確 B.錯誤 【答案】B【解析】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特指某一門學科。因此題干描述的課程,無論從廣義的角度還是狹義的角度,均是錯誤的。 4.翻轉課堂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 A.正確 B.錯誤 【答案】A【解析】翻轉課堂是是下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形式,“翻轉”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的翻轉,學生掌握主動權,教師給予配合來完成課程任務。故本題說法正確。 5.張林同學讀書十遍剛好能夠背誦下來,按照記憶理論研究成果,他需要再讀 5 遍才能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A.正確 B.錯誤 【答案】A【解析】適當的過度學習是指在“記得”“學會”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學習時間,使得對學習材料的掌握達到更高的程度。一般說來,學習程度以 150%為最佳,其效應也最大。因此,學習 15 遍效果最佳,還需要在學 5 遍。 6. 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治理國家的哲學家,提出此觀點的人是(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 亞里士多德 D.昆體良 【答案】B【解析】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和《法律篇》中。培養和造就哲學家(哲學王)是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標和主要任務。 7. 教師在現實情景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礎研究 B. 應用研究 C.行動研究 D.實地研究 【答案】C【解析】行動研究是指實際工作者(如教師)基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及本單位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它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為教育行動而研究,在教育行動中研究,由教育行動者研究”。題項描述的就是行動研究。 8. 一次考試,小蘭由于發揮失常,班級排名降了 13 名,為此她十分難過 班主任張老師將她叫到辦公室,對她說:“小蘭,老虎也會有打盹的時候,一次考試的成績而已,你不要太在意了!睂τ趶埨蠋煹恼f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考試失利歸因于任務難度,既安慰了小蘭難過的情緒,又激發了她的學習動機 B.將考試失利歸因歸因于運氣,雖然保護了小蘭的自尊心,但不利于激發她的學習動機 C.將考試失利歸因于小蘭的努力程度,有助于激發她的學習動機,讓她下次考試更加努力 D.將考試失利歸因于小蘭的自身能力,雖然有助于她正確地認識自己,但不利于激發她的學習動機 【答案】B【解析】題目中張老師說“老虎也會有打盹的時候”,是將小蘭失利的原因歸因于運氣,不利于激發她的學習動機。 9. 根據古德萊德的課程分類理論,有關課程應該如何設計,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和標準的想法,屬于( ) A.經驗課程 B.理想課程 C.理解課程 D.文件課程 【答案】B【解析】古德萊德歸納出五種不同的課程:①理想的課程,即由一些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課程專家提出應該開設的課程。如現在有人提議中學開設同性戀教育的課程,并從理論上論證其必要性,就屬于理想的課程。這種課程的影響取決于是否被官方采納并實施。②正式的課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和教材等。③領悟的課程,即指任課教師所領會的課程。由于教師對正式課程會有多種解釋方式,因此教師對課程的領會與正式的課程之間會有一定的距離。我國學者將這種由教師重構后的課程稱做“師定課程”。④實行的課程,即指在課堂里實際展開的課程。⑤經驗的課程,即指學生實際體驗到的東西。識別這種課程的方式包括學生問卷、交談, 以及課堂觀察。題項中描述的是理想的課程。 10. 在數學課的學習中,要培養學生處理數量問題的技能和有效運用這些技能于生活、學習、工作中的能力,這類課程內容的組織需要堅持( )。 A.連續性原則 B.順序原則 C.整合原則 D.縱向原則 【答案】C【解析】整合性是指將各種課程內容橫向聯系起來,以便有助于學生獲得一種統一的觀點,并把自己的行為與所學的課程內容統一起來。 11. 班主任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選出有針對性的人物和事例鼓勵學生,不斷提高學生修養,該教師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 修養 B. 鍛煉 C. 榜樣 D.制度 【答案】C【解析】榜樣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榜樣包括偉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學生中的好榜樣等。 12. 下列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隱性課程 B.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校必修課程 C.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的重要形式 D.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側重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答案】A【解析】顯性課程也稱正規課程指學校所開設的所有課程,即在課程表上應該體現的課程,顯著特點是計劃性。隱性課程也叫潛在課程,無形課程或隱蔽課程,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具體學習環境中所獲得的“計劃外”的知識、觀念、情感等,不是課程計劃中所預期的東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定的中小學必修課程,是計劃之內預期的課程,因此是顯性課程而非隱性課程。 13. 《論語》中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里體現出的教育原則是( ) A. 長善救失原則 B.疏導原則 C.在集體中教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答案】B【解析】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疏導原則也就是循循善誘原則。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誘導他的學生,其弟子顏回這樣稱贊道“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14. 小學數學老師在教除法時,是這樣設計的:“如果有 12 個饅頭,每人吃了 3 個,能夠分給幾個人吃?每人吃 2 個呢?每人吃 1 個呢?每人吃半個呢?”該數學老師的做法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科學性與思想性和統一原則 B.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量力性原則 【答案】B【解析】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這一原則是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統一的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的體現。題中數學老師將理論上的除法題給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經驗來進行解答,充分遵守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15. 班級組織按照社會需要和教育目標給學生傳遞科學文化知識,提供角色學習條件,形成生活基本技能。這主要體現了班級組織的( ) A.個性化功能 B.滿足需求功能 C.矯正功能 D.社會化功能 【答案】D【解析】班級(組織)具有社會化功能和個體化功能。(1)社會化功能:傳遞社會價值觀,指導生活目標、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形成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導社會生活規范,訓練社會行為方式、提供角色學習的條件,培養社會角色。(2)個體化功能:促進發展功能、滿足需求功能、診斷功能、矯正功能。 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 A.學校做法正確,校內專職教師不得參與校外活動 B.學校做法正確,要嚴格對教師的管理 C.學校做法錯誤,教師享有自我發展的權利 D.學校做法錯誤,該教師沒花學校的錢,學校不能管 1.【答案】C!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七條規定:“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2.18世紀中期西方大學開始設立教育學講座,教育學逐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為有志于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提供理論指導。標志著教育學科獨立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學》 B.《民主主義與教育》 C.《大教學論》 D.《愛彌兒》 2.【答案】A!洞蠼虒W論》標志著教育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標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 3.《學記》中“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逼渲械摹安涣旯澏┲^孫”體現了( )。 A.鞏固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啟發性原則 3.【答案】C。題干意思是:優良的教育是在不良行為還沒有發生之前就來防范,這叫做“預防”。抓住恰當時機進行教育,叫做“適時”。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水平循序進行教學,叫做“順序”。使學生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就叫做“觀摩”。掌握和運用這四種教學規律,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不陵節而施之謂孫”體現了循序漸進。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人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依法追究( )。 A.一般責任 B.民事責任 C.行政責任 D.刑事責任 4.【答案】D!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實驗中,提出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的( )。 A.全面發展 B.一般發展 C.特殊發展 D.個性發展 5.【答案】B。贊可夫提出了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教學原則,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6.我國最早將“教”與“育”連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 )。 A.《孟子》 B.《大學》 C.《論語》 D.《學記》 6.【答案】A。我國最早將“教”與“育”連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孟子•盡心上》。 7.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的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D.《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方法》 7.【答案】B!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8.“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是首先在( )中提出的。 A.《論語》 B.《孟子》 C.《學記》 D.《勸學篇》 8.【答案】C!伴L善救失”、“教學相長”等教學思想均出自《學記》。 9.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夸美紐斯和《大教學論》 B.赫爾巴特和《普通教育學》 C.洛克和《教育漫話》 D.杜威和《民主主義與教育》 9.【答案】D。杜威是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也即是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有《民主主義與教育》《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等。 10.一個國家或地區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少最終由( )決定。 A.文化傳統 B.受教育者需求 C.生產力發展水平 D.教育規模 10.【答案】C。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教育水平,國家或地區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少最終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