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考試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7)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考試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7) 教師編制考試每日一練 1.程婷學習成績較差,是一個長期遭受學業失敗的學生,在某次考試中她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若老師引導其將成功歸因為( ),則能夠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A.努力 B.運氣 C.能力 D.任務難度 參考答案:A【解析】努力是內部、不穩定、可控性歸因,取得好成績后歸因于這個因素,可以 增強自信心,能激發學生繼續努力學習。 2.王老師是某學校的英語老師,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從而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了損失。根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王老師的行為應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 ) A.給予記過處分 B.給予警告 C.給予罰款及通報批評 D.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參考答案:D【解析】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 3.按照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 )階段是個體培養勤奮感的時期。 A.高中 B.初中 C.幼兒園 D.小學 參考答案:D【解析】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小學生(6~11 歲)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 奮感。 4.通過課堂學習,學生了解了“正方體”具有的一系列屬性,包括側面和底面均為正方形、每個面 的面積相等、每個頂點連接三條棱、棱長都相等。此時,學生關于正方體的知識的表征形式是( ) A.表象 B.概念 C.命題 D.圖式 參考答案:C【解析】命題是知識的最小單元,它既可以陳述簡單的事實,也可以陳述一般規則、 原理、定律、公式等。 5.對抑郁質的學生,教師在教育時應著重注意( ) A.有意安排各種困難,培養其克服困難的精神 B.培養其壓制情緒沖動的能力 C.培養其當機立斷的性格 D.保護其自尊心,不公開批評,經常鼓舞、引導他們 參考答案:D【解析】對抑郁質的學生,教師應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對其多關心、愛護,不宜 在公開場合下指責,不宜過于嚴厲的批評,培養他們親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 的精神,培養其敏感、機智、認真、細致、高自尊的優點。 6.思維開小差是注意的( ) A.分散 B.轉移 C.動搖 D.起伏 參考答案:A【解析】注意不穩定表現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當 前應當完成的任務而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 7.一般來說,有利于解決問題的動機強度是( ) A.強烈 B.較弱 C.微弱 D.中等 參考答案:D【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果。一般來講,最佳水平為中等強度的動機。 8.少年兒童中,一般情況下智力超常與智力低下者各約占( ) A.3% B.10% C.15% D.20% 參考答案:A【解析】一般認為,IQ 超過 130 為智力超常,大約占 4.4%;IQ 低于 70 為智力落后, 大約占 2.7%;IQ 超過 140 的人屬于天才,他們在人口中大約占 1.3%。 9.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是由( )來規定的。 A.國務院 B.國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機關 D.地方行政機關 參考答案:A【解析】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一條規定。 10.有一種教學策略認為“學習是有意義的社會協商,學習環境是由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四 個要素組成”,其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是情境教學,該教學策略是( ) A.先行組織者 B.掌握學習策略 C.發展性教學策略 D.建構主義策略 參考答案:D【解析】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有意義的社會協商,學習環境是由情境、協作、會 話和意義建構四個要素構成。情境是意義建構的基本條件。師生、生生之間的協作與對 話是意義建構的核心環節,意義建構則是學習的目的。 11.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安粦嵅粏,不悱不發”“學而時習之”的思想分別體現了下列哪 些教學原則( ) A.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 B.循序漸進性原則、因材施教性原則 C.因材施教性原則、直觀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 參考答案:D【解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啟發性原則的典型體現,“學而時習之”體現的 是鞏固性原則。 12.“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边@段 言論體現了德育的( ) A.陶冶法 B.榜樣法 C.兩難法 D.說服法 參考答案:A【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德育的陶冶法的內涵。 13.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的班級管理模式是 () A.目標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垂直管理 參考答案:B【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平行管理的概念。 14.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有效使用懲罰原理的是( ) A.懲罰不能違法 B.懲罰要有良知 C.懲罰后不能跟隨強化 D.懲罰要符合心理學程序 參考答案:C【解析】有效的懲罰應注意以下幾點:(1)明確懲罰的目的;(2)懲罰應盡可能及 時,延時實施則須先說明原委;(3)懲罰強度應適當;(4)懲罰應基于愛和尊重;(5)懲罰應按特定的時間或程序安排來規范地進行;(6)懲罰務必與說理相結合。此外,不 要期望一步到位的消除課堂消極行為。 15.魯班因茅草劃破手這一事件引發思考而發明了鋸,這類創造活動的心理影響機制主要是( ) A.功能固著 B.遷移 C.定勢 D.原型啟發 參考答案:D【解析】原型啟發是指從其他事物上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任何一個人對某 一項目的發明創造或革新,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在開始時總要受到某種類似的事物 或模型的啟發。例如,魯班從絲茅草割破手得到啟發,發明了鋸。 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 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1.【答案】C。本題考查《學記》中的原文所體現的教學原則!暗蓝,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出自《學記》,意思是“教育學生要去引導他,但不能像牽牛一樣牽著他,要嚴格要求他,但不能壓抑他,要啟發他,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币虼,題干中“開而弗達”體現了啟發性原則。 2.我國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的專著是( )。 A.《論語》 B.《學記》 C.《雄辯術原理》 D.《大學》 2.【答案】B。本題考查《學記》。它是我國最早,也是也是世界上最早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 3.“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體現了教學的( )。 A.循序漸進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量力性原則 3.【答案】A。本題考查《學記》中的原文所體現的教學原則!半s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出自《學記》,意思是“如果胡亂對學生進行教育,而不是循序漸進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就會出現壞亂等不好的結果!币虼,題干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4.《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的使用實行( )。 A.推薦制度 B.審定制度 C.登記制度 D.招投標制度 4.【答案】B。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條規定,國家實行教科書審定制度。 5.《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和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當( )。 A.優先保護女性兒童 B.優先救護殘疾兒童 C.優先救護10周歲以下的兒童 D.優先救護未成年人 5.【答案】D。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章第四十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和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當優先救護未成年人! 6.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 )公辦學校的性質。 A.變更 B.調整 C.改變 D.改變或者變相改變 6.【答案】D。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 7.《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采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對于這一申請具有審批權的機構是( )。 A.公安部門 B.檢查機關 C.教育行政部門 D.民政部門 7.【答案】C。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采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師擁有的六項法定權包括: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權、民主管理權、進修培訓權和( )。 A.教育教學權 B.調查研究權 C.參與決策權 D.培養學生權 8.【答案】A。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師擁有六項法定權,包括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權、民主管理權、進修培訓權和教育教學權。 9.“教育即學生個體經驗持續不斷的增長,除此之外教育不應該有其他目的!边@種思想出自教育家( )。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9.【答案】C。本題考查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認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組與改造!贝送,杜威認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10.相比較而言,德國特別注重職業技術教育,培養高水平的技術人才;英國則注重博雅教育,著重培養具有人文底蘊的紳士,這說明( )。 A.生產力發展水平影響人才的培養規格 B.文化傳統影響教學方法 C.文化傳統影響教育目的 D.政治經濟制度影響人才培養目標 10.【答案】C。本題考查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德國培養技術人才,英國培養紳士。它們之間的教育目的之所以有區別,是受其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