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考試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2)打卡 | 教師資格證、教師編制考試真題預測每日一練(1.2) 教師編制考試每日一練 1.霍華德·加德納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紐約時報》稱他為美國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發展心理 學家和教育學家。他所提出的智力理論屬于( ) A.智力二因素論 B.智力結構論 C.智力多元論 D.智力三元論 參考答案:C 2.校風、教風和學風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課程類型而言,它們屬于(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顯性課程 D.隱性課程 參考答案:D【解析】隱性課程的主要表現形式有:(1)觀念性隱性課程。包括隱藏于顯性課程 之中的意識形態,學校的校風、學風,有關領導與教師的教育理念、價值觀、知識觀、 教學風格、教學指導思想等。(2)物質性隱性課程。(3)制度性隱性課程。(4)心理性 隱性課程。 3.趙老師在課堂上講到“青蒿素”時,向學生們介紹了屠呦呦踏實做事、獻身科學的事跡,同學們 深受教育。這體現了哪一教學原則( ) A.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B.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發散性原則 參考答案:B【解析】趙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體現 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教學原則。 4.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 ) A.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 B.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C.符號學習和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和總括學習 參考答案:B【解析】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 習和命題學習;奧蘇貝爾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將知識學習分為下位學習、 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其中下位學習又可以分為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 類屬學習。 5.人際關系的形成與變化,取決于交往雙方( ) A.修養和處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與方法 D.社會需要滿足的程度 參考答案:D【解析】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距離或心 理關系,它反映了個體或群體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其發展變化決定于交往雙方 社會需要滿足的程度。 6.在個體發展過程中,思維發展的先后順序依次為( ) A.具體形象思維、直觀動作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B.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具體形象思維、直觀動作思維 D.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直觀動作思維 參考答案:B【解析】個體思維發展的順序是由直觀動作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 7.教師教學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視角是( ) A.以回顧學生的視角進行反思 B.通過約請同事、專家觀察自己的教學 C.通過閱讀理論文獻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D.以教師的視角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參考答案:D【解析】教師的自我反思是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的行動、決策 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 8.教師運用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錄像等進行生動教學的直觀手段是( ) A.實物直觀 B.模像直觀 C.言語直觀 D.圖像直觀 參考答案:B【解析】模像直觀指觀察與教材相關的模型與圖像(如圖片、圖表、幻燈片、電影、 錄像、電視等),形成感知表象。 9.“點頭微笑表示肯定,搖頭皺眉表示否定”體現了情緒情感的( )功能。 A.感染 B.調節 C.替代 D.信號 參考答案:D【解析】情緒和情感在人際間具有傳遞信息,溝通思想的功能。情緒的信號功能體現在個體將自己的愿望、要求、觀點、態度通過一定的情感表達方式傳遞給別人并加以 影響。這種功能是通過表情實現的。它是非言語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與人之間的 信息交流中具有信號意義。 10.動機產生依賴于需要,請問下列哪項屬于需要( ) A.水 B.饑渴 C.尋求水源 D.喝水 參考答案:B【解析】需要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是 有機體自身和外部生活條件的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動的原動力,是個體活動 積極性的源泉。饑渴是一種生理性動機,而其他選項都不是。 11.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學生自我教 育的最好載體是( ) A.學生會 B.當班干部 C.班集體 D.學習小組 參考答案:C【解析】班集體是訓練班級成員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開展活動的最 好載體。 12.我國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澤東稱頌為“學界泰斗,人世楷!钡慕逃沂( ) A.陶行知 B.楊賢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參考答案:D 13.“教育能夠干什么”是指( ) A.教育屬性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應 參考答案:C【解析】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教育媒介對受教育者的個體發展 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即用來描述“教育能夠干什么”。 14.看到紅、橙、黃色使人產生溫暖的感覺的現象叫( ) A.感覺對比 B.感覺后像 C.感覺適應 D.聯覺 參考答案:D【解析】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叫聯覺。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感覺現象 經常聯系在一起,由此產生了聯覺,紅、橙、黃色使人產生溫暖的感覺即屬于聯覺現象。 15.( )是一種強烈、短暫、爆發式的情緒狀態。 A.激情 B.心境 C.應激 D.道德感 參考答案:A【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激情的概念。 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言語直觀 D.意念直觀 1.【答案】A。本題考查的是直觀性教學原則。教師帶領學生去實地參觀,看到的都是真實的歷史文物,是真實的事物。故選擇A。 2.教師在課堂講授時,應該循循善誘,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富有( )。 A.啟發性 B.教育性 C.感染力 D.說服力 2.【答案】A。本題考查的是啟發性教學原則知識點。啟發是指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老師循循善誘引發學生思考,從而能夠舉一反三。題干中關鍵詞“循循善誘,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其強調以學生作為主體,強調學生自身的積極主動學習,體現的啟發式教學。 3.某老師講授圓周的周長時,也講了我國古代數學家的突出貢獻,同學們不僅學習到了理論這些知識,還增強了民族自豪感,這位教師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性原則 B.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知行統一原則 3.【答案】B?茖W性與思想性結合原則,又稱科學性與教育性統一原則,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4.付老師十分重視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復習,他運用的教學原理是( )。 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啟發性原則 4.【答案】B。鞏固性教學原則的基本涵義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直觀性教學原則是指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題干中重視組織和復習,體現了鞏固性原則,故選B。 5.上歷史課時,教師將學生帶到博物館觀看文物,這種教學方法是( )。 A.模象直觀 B.實物直觀 C.言語直觀 D.意念直觀 5.【答案】B。本題考查教學直觀性原則。教學直觀分為三種類型: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題干當中把學生帶到博物館觀看文物,文物屬于歷史實物,故選B。 6.根據教學的需求,組織學生對實際事物進行觀察、研究,以獲得新知識,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被稱為( )。 A.參觀法 B.實驗法 C.演示法 D.作業法 6.【答案】A。本題考查教學方法。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際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題干表述中,組織學生對實際事物進行觀察研究獲得新知體現了參觀法,故本題選A。 7.教師模擬組織了一場話劇,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體驗人物心理歷程。該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是( )。 A.演示實驗法 B.談話交流法 C.情境教學法 D.讀書指導法 7.【答案】C。A選項,演示實驗法,是指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的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B選項,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或鞏固舊知識的方法。C選項,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以形象為主題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創設的情景一般包括生活展現的情境、圖畫再現的情境、實物演示的情境、音樂渲染的情境等。模擬話劇即為生活展現的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體驗人物心理,符合情境教學法。D選項,讀書指導法,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讀書指導法,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組織學生交流心得,讓他們學會自己按照方法來讀懂課文,感受語言。 8.在講完“校園綠地面積”過后,王老師要求學生回家測量自家房間的面積,這種教學方法是( )。 A.實踐探究法 B.實驗教學法 C.實習作業法 D.實物演示法 8.【答案】C。本題考查的是實習作業法的理解。實習作業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校內外一定場所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其他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科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等。故選C。 9.某校組織學生到紅軍長征中的戰斗遺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該活動體現的教育方法是()。 A.參觀法 B.讀書指導法 C.練習法 D.實習作業法 9.【答案】A。此題考察的是教學方法。A選項中的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際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B選項中的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C選項中的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進行實際操作,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方法。D選項中實習作業法又稱實習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校內外一定場所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其他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題干中學校組織學生到長征戰斗舊址接受愛國教育,符合定義中進行實地觀察的表述。故此題選A。 10.自然常識課上,教師通過做水的加溫和降溫實驗,讓學生觀察水的三態變化,這種教育方法是( )。 A.講授法 B.實驗法 C.演示法 D.談話法 10.【答案】C。結合題干可首先排除AD項。實驗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進行獨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現象產生變化,從而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方法。演示法是指通過展示實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實驗來說明、印證某一事物和現象。實驗法和演示法的施動者分別是學生和教師,題干中是教師做實驗,讓學生觀察現象,可知這種教學方法是演示法。
|